第784章 甲子一轮人公将军(1 / 2)
大吴。
赤乌七年,三月五日,震泽。
震泽者,今人称太湖也,乃江南水脉之枢,东吴腹心之泽。
其滨湖属县凡七:
吴县居东,吴江傍其南,武进枕北,无锡处东北,宜兴倚西南,乌程接西,长兴扼西北。
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
水天浩渺,吞纳苕溪、荆溪诸流,素有“三江五湖之利”
。
江通钱塘以达东海,湖连漕渠可抵京口。
渔盐稻麦之饶,甲于江南。
昔年吕蒙曾屯兵于长兴吕山。
此山虽非峻极,却踞震泽西南要冲:
山周平野开阔,登巅可俯瞰百里圩田,实乃“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之险。
更兼山南泗安塘蜿蜒东去,直贯震泽湖心,塘宽丈余,深可容舰。
东吴水军轻舰(走舸、露桡之属)自此处顺流而下,半日便可抵震泽中洲。
若调兵驰援吴县、无锡诸县,比陆途快逾三倍,故吕山留有吕蒙练水兵台数百座。
东吴承汉制而兴屯田,震泽周边圩田皆行“且佃且守”
之制。
民佃耕于田,兵戍守于垒,耕战相济,以足军食。
观毗陵屯田可知其盛:
仅此处便有佃户男女各数十万口。
春种秋收之时,田埂间阡陌纵横。
丁壮挥锄,妇孺拾穗,而垒栅间甲士巡弋,弓弩手列于堤岸。
若有警情,佃户可执耒为兵,顷刻成阵。
震泽沿岸诸县屯田亦仿此制。
每县设“屯田都尉”
一员,统辖戍兵数百至数千不等。
或驻堤岸堡垒,或泊水军于港汊。
既护耕植,又防寇盗,更兼守护泗安塘、胥溪等水军航道。
使震泽不仅为东吴粮仓,更成东吴水军之“内训场”
。
“忽然一跃太湖去,天门日月双珠明。”
“震泽不愧是江南水泽之枢。”
刘协临风立于天舟之,千里镜中映出太湖八百里烟波。
楼船守中枢以控湖泽,蒙冲、斗舰协防航道,走舸巡查圩田,形成“大舰镇要冲,小舰护阡陌”
的体系。
旌旗招展,戟戈如林。
无数大吴军卒出现在了刘协的视野之中,刘协握紧了手中的千里镜。
“将军!”
一名虎贲甲士疾步登上天舟甲板,铜盔上的红缨在湖风中猎猎作响。
他手中捧着一卷泛着青光的竹简,声音急促却清晰:
“大罗天网尚未完全修复,幸得天宪宝卷高悬九霄,以先天道纹暂时撑起天网脉络。”
“如今诸天仙神无需借助玉简辗转,只需凝神感应,便能瞬息通晓三界战局。”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禀报:
“方才水部星君在震泽水府观测到戾气异常汇聚。”
“几乎同时,五岳帝君于太华山巅亦测得星轨偏移。”
“两位尊神的意念借天宪宝卷直传大罗天网,此刻满朝仙神已尽知——”
天舟甲板上风声似乎都为之一滞。
虎贲甲士的声音愈凝重:
“今岁正值甲子轮回,距当年黄巾举事整整一纪。”
“如今天地间戾气暗涌如潮,种种迹象表明,今日极可能是黄巾余孽借天道轮回之机,再次起势之时!”
虎贲甲士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更令人担忧的是,若过去与未来当真相通……”
“那么黄天在梦境桃都山水师惨败后。”
“天地人三公将军必定会溯时光长河而上,在此世寻找新的水师替代,重练兵马,意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