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温存(3 / 4)
她耳边许下承诺,气息灼热。
舒云没有回答,只是更紧地依偎着他,唇角弯起一抹恬静而幸福的弧度。
窗外,月色清冷,星河低垂。坤宁宫内,红帐春暖,被翻红浪。
这一场迟来的“新婚夜”,终于将他们之间最后一点因身份、因过往而产生的隔阂彻底消融。
从此以后,他们是帝后,更是夫妻,是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共同面对这宫阙深深,江山万里。真正的同心一体,始于今夜。
第二日早晨,舒云端坐于坤宁宫正殿,接受着各宫妃嫔、皇子福晋、宗室命妇更为郑重的晨昏定省。她神色平和,言语温煦,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挑不出错处,也让人不敢轻易试探。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舒云封后,胤祚成为嫡子,这彻底打破了诸位年长皇子及其背后势力最后一丝微妙的平衡与幻想。
一日午后,四阿哥胤禛奉召入乾清宫禀报户部事宜。事毕,玄烨看似随意地问起他府上近况,胤禛一一答了,语气恭谨,神色是一贯的冷峻沉稳。
只是在告退转身之际,他垂下的眼帘掩去了眸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极其复杂的情绪——那里面有对父皇决断的服从,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愈发坚硬的、专注于自身事务的冷静。
他清楚地知道,嫡子名分已定,父皇心意已决,他所能做的,便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静观时变。
而在八阿哥胤禩府中,气氛则更为压抑。自生母良妃被废,他虽由惠妃抚养,但终究失了倚仗,如今嫡后确立,他这个“辛者库贱妇之子”的出身,在注重嫡庶尊卑的礼法面前,更显得尴尬无比。
书房内,胤禩临窗而立,望着窗外萧瑟的庭院,温润如玉的脸上此刻却笼罩着一层阴霾。他的支持者,如阿哥胤禟、胤?等人,亦聚在一旁,神色愤懑。
“九哥,十哥,如今中宫有主,父皇心意,已是昭然若揭了。” 胤禩的声音带着一丝苦涩,更有一丝不甘,“我们……日后行事,更需谨慎了。”
他深知,父皇此举不仅确立了继承人,更是对他们这些年长皇子势力的又一次明确压制。往日那些若有若无的期望,此刻如同被冷水浇透,只剩下刺骨的冰凉。
胤禟性子急躁,忍不住哼道:“八哥何必长他人志气!不过是稚子小儿,将来如何,还未可知!”
胤禩摇了摇头,眼神锐利地看向他:“九弟慎言!皇后之位已定,嫡子名分已正,此乃父皇意志,亦是祖宗法度。我等身为臣子,唯有谨守本分。” 他话虽如此,但那紧握的拳头,却泄露了内心的波澜。
他并非没有野心,只是更懂得审时度势,在绝对的皇权与礼法面前,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这口气,他必须咽下,也必须让他的支持者们咽下。
前朝亦不平静。虽有赫舍里容平与伊尔根觉罗氏联姻的铺垫,但舒云正式封后,依旧在朝堂上引起了最后的、也是最为微妙的涟漪。一些恪守嫡长礼法的老臣,对此倒是颇为赞同,认为早定国本,有利于朝局稳定。
而另一些原本或因家族利益、或因政治投机而倾向于其他皇子的官员,则开始悄然调整策略,或是更加低调,或是尝试向赫舍里家递出橄榄枝。
这一切的暗流,玄烨洞若观火。他深知立后带来的影响,也早有准备。他一方面继续重用容安、赏识容平,同时对其他皇子的差事也并未苛待,依旧量才使用,赏罚分明,维持着表面的平衡与公正。
他就像一位高超的棋手,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后,便开始稳稳地掌控全局,既给予新后与嫡子足够的尊荣与支撑,也防范着任何可能因此而生出的动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