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春闱(2 / 3)

加入书签

事过来了。见她神色恬静中带着思索,便笑问:“岳母大人来了?说了些什么,让你这般入神?”

舒云没有隐瞒,将母亲来访,以及弟弟容平即将参加春闱的事情娓娓道来,语气中带着对弟弟的期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家族能更加强大的期盼。

玄烨听罢,揽住她的肩,了然一笑:“容平那孩子,朕记得,学问是好的。春闱是国之抡才大典,只要他有真才实学,朕必不会埋没了他。”他低头看着她,目光深邃,“赫舍里家好,便是你和孩子们好。朕心里有数。”

他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承诺,但这句“朕心里有数”,已然足够。舒云靠在他怀里,心中一片安宁。

前朝后宫,看似相隔重重,实则气息相通。她在这坤栩宫中安稳养胎,她的家族在前朝奋力向上,而这其中,都有他这个帝王默许乃至推动的手笔。

这无声的支持,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感到踏实。

春深时节,杨柳堆烟,桃李芳菲。京城的气氛,除了固有的皇权威严,更添了几分文墨角逐的紧张与躁动。

三年一度的春闱会试,即将拉开帷幕。无数举子从四面八方汇聚京师,怀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准备在科场上一决高下。这其中,便包括了赫舍里家的次子,舒云的亲弟弟——赫舍里·容平。

赫舍里府内,这几日的气氛更是格外不同。额森格虽努力维持着家主的沉稳,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期待,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图海则更为务实,反复检查着容平入场所需的具结、保书,又细细叮嘱考场内的注意事项,从如何应对搜检,到如何分配答题时间,乃至如何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事无巨细。

容平自己,反倒显得最为沉静。

他穿着半旧的青布长衫,身形略显单薄,但眼神清澈坚定,如同打磨过的黑玉。他每日依旧按部就班地温书,只是将更多时间花在梳理经义、揣摩时文策论上。

家族的期望,姐姐在宫中的处境,他心中了然,但这并未让他焦躁,反而化作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促使他更加心无旁骛。

赫舍里老夫人更是日日焚香祷告,祈求祖宗保佑儿子高中。她看着小儿子刻苦的身影,既心疼又骄傲,私下里对额森格感叹:“咱们家,云儿在宫里不易,容安在军中搏杀,如今就看容平的了。若能得个进士出身,咱们赫舍里家,才算真正在文人清流里立住了脚跟,云儿在宫里,腰杆也能更硬气些。”

这话道出了赫舍里家最深切的期盼。军功固然显赫,但在重视文治的康熙朝,一个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其清望和对家族底蕴的提升,是军功难以完全替代的。

坤栩宫内,舒云虽深处宫闱,心思也系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春闱之上。

她如今孕吐稍缓,精神好了许多,闲暇时,也会拿起书卷,或是为未出世的孩子做些小衣。偶尔停下针线,目光便会不由自主地飘向宫外的方向。

“娘娘是在担心二爷的春闱吗?”贴身嬷嬷最是知心,轻声问道。

舒云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活计:“容平那孩子,性子静,肯用功,学问是扎实的。只是科场之事,除了才学,时运也至关重要。本宫是怕他压力太大,反而发挥失常。”她顿了顿,低声道,“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赫舍里家,容平若能高中,自然是锦上添花;若是不中,怕是少不了些闲言碎语,连带宫里……也难免被人看轻几分。”

这便是身处高位的无奈,家族的荣辱与个人的境遇早已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玄烨自是明白她的心事。这日晚间过来,见她眉宇间似有轻愁,便了然于心。他挥退宫人,将她揽入怀中,大手覆上她微隆的小腹,感受着里面生命的悸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