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少保!(2 / 6)
礼监的大?,哪里敢内阁大臣叫板?
沈一贯气定神闲的笑道:“元辅何必和这种人置气?指望他们规劝君父,纯属唐肆求马。元辅一心要致君尧舜上,公忠体国,却也不必急在一时。”
王锡爵摇头:“我是和内置气?我是敲打他们,不要得意忘形。他们能撩拨陛下来要问银子,可见心中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岂能不加训斥?”
首辅冷冷甩出一句话,就再次坐下来,“肩吾,朱寅如今是何散官、勋官?你是他老师,该当知道罢。”
他当然知道,只是为了强调沈一贯是朱寅老师,警告沈一贯不要因私废公。
沈一贯心中有数,微笑道:“散官已升了从三品中议大夫,勋官么...正四品赞治少尹。”
王锡爵点点头:“那么就传达吏部,这次叙功都加到正三品,散官升通议大夫,勋官升资治少尹。内阁这么定,吏部也不会有异议。”
沈一贯喝着茶,似笑非笑没有说话。赵志皋却是说话了。
“元辅,我觉得不妥。”赵志皋语气淡然,“兵部官员还没有验功,大捷也只是奏报,怎么能立刻叙功呢?似乎太急了些。”
他虽然这么说,但又不是他的重点。却听他继续说道:
“就算为了鼓舞士气,眼下就叙功,这种大功若能验实,也够封伯爵了,却只授正三品散官和勋位,算是薄待了吧?”
王锡爵的脸色顿时有点阴沉。
他急着给朱寅叙功,都等不及兵部派员验功,当然不是爱朱寅。
而是想用正三品的散官、勋位打发了朱寅,大功小赏。毕竟这种大功传扬出去,很多人就会以为朱寅会封爵。提前叙功,反而能抑制封爵的舆论发酵。
对朱寅而言,越早叙功反而越容易被操弄薄待。
这是他压制朱寅的法子。毕竟朱寅太年轻了,就算有大功,也不能封赏太厚。
赵志皋当然知道王锡爵的心思,这才以兵部没有完成验功未由,不赞成立即给朱寅叙功。
王锡爵冷笑道:“哪里够封爵?如迈兄言重了吧。王阳明封伯,那是平了宁王。朱寅呢?他只是胜了几仗,可叛军还在西北蹦?。岂可相提并论?”
赵志等人都是不以为然。
王阳明平了宁王不假,可宁王的兵马是什么成色?乌合之众。
朱寅面对的可是鞑子。
他出塞以来,连战连捷,收复河套,追逐叛军入大漠,斩杀俘虏数万人,这种军功不能和王阳明相提并论?如果朱寅能平了叛军,解决庆王,封侯都够了。
王锡爵道:“前次乌梁素海大捷,兵部验功毫无差错,何曾有丝毫虚报瞒报?可见朱寅报功,全是真凭实据。这次大捷又是联名具奏,当然不会有假。就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