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明军出塞!(5 / 6)
是欣赏。
朱寅的神色有点高深莫测,可说出来的话却是很瓷实:
“熊守备,本官并无对策。若是半途真有蒙古骑兵阻击,要么战胜而进,要么退避三舍,原路返回。”
“但是这打仗行以奇计,哪有不弄险的?就只能赌一赌,赌我几万精锐在手,一般蒙古部落不敢阻拦。”
其实朱寅当然很有把握,只是他不能说出理由。
因为北寮漠南蒙古诸部的情报网,已经比较完善了。
蒙古诸部的特务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组织。
眼下的蒙古诸部,三娘子和新任顺义王矛盾很大,很多部落贵族无所适从,草原越来越混乱。如今的青城汗廷对各部已经没有多少威慑了。
就说这河套蒙古,对青城汗廷的命令也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汗廷对河套的鄂尔多斯酋长,暂时也无力约束。
这种情况下出兵河套,很多蒙古贵族不但不会出兵救援,甚至会幸灾乐祸。
戚继光一锤定音的说道:
“就这么办吧。打仗又不是打猎,哪有不冒险的道理?俺倒是想稳扎稳打,可陛下和朝廷催着要速战速决,不能多耗费钱粮。
朱寅也不容置疑的说道:“大将军既然也没有异议,那就誓师、祭、出兵!”
第二天,三万五千大军,在大同武定门之北检阅。
军势如山,战旗如林。
戚继光的家丁两千、戚家军三千、车营三千、大同兵一万、辽东军五千、宣府兵八千、白杆兵三千、江南兵一千五百。
三万五千大军,全部是精锐战兵。
其中光是骑兵就有一万五千,一人双马。
一万五千骑兵,占了整个明朝骑兵的两成!
朱寅看到一万五千骑兵,排成气壮山河的骑兵队伍,心情很是复杂。
他如今在海外能调集一万八旗兵,五千靖州(吕宋)土著战士。
国内各地,通过宁采薇的商业组织,还分布着数千私兵。
他能动用的武力,已经有两万人。
可是骑兵有多少呢?岱山岛的丁火根手中,有一千勉强合格的骑兵。
靖州刺史徐渭手中,有五百会骑马的所谓骑兵。
他的所谓骑兵在明军骑兵面前,不值一提。
海外八旗最强大的是水师,绝对是东方世界最强的海上力量。如今,他的水师已经控制东亚到南洋的海域商道,称霸大洋无敌手。
可是海军再强,也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