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祥瑞(1 / 7)

加入书签

    “稚虎真是解元!”众人看着朱寅,满是震惊和羡慕。

    刘生对小自己十岁的朱寅拱手行礼道:“雅虎兄!报喜的公差此时必然已到了贵啊!还请回去接喜报啊!“

    直到此时,朱寅才相信自己真是解元。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惊喜之余,也有些疑惑。

    他的考后感觉很好。不但知道最重要的首题考的是中庸,第二场的策略和史论更是强项,肯定是出彩的。

    但他之前也只是有信心中举而已,估计名次比较靠后。就是这个预期,还是考虑了监生是皿卷,录取率高。

    毕竟这是录取率极低的秋闱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没有实力?

    他穿越到明朝不满两年,虽然有庄廷谏指点、沈一贯教导,可学习八股文也就一年多工夫。

    就算他本来就很熟悉经史子集,真实年纪三十了,却也不敢想象能中解元。还是南直隶的解元!

    朱寅有自知之明,他的八股文火候是到了,但肯定不是最好的,怎么能中解元呢?就是第二、第三名他都不敢想。

    所以前三名没有公布时,之前的名单没有他,他就下意识的认为自己落榜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前三名。

    宁采薇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小老虎自我感觉良好,可乡试考的是文章,那是主观题啊,又没有标准答案,上下限比较模糊,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到成绩,怎么敢说一定能中?

    谁知道,小老虎居然是解元!

    可是,小老虎怎么能成为解元呢?宁采薇很是不解。

    不是说南直隶的解元,含金量最高吗?

    难道小老虎低估了自己?

    宁采薇不知道的是,朱寅这次能得解元,除了本身文章拿的出手(无可挑剔)之外,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运气起码占一半。

    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了。

    后世回头再看,万历十六年的戊子科应天乡试(南直隶),其实是比较弱的一科。

    没有出现万历十年顾宪成(解元)、万历十三年周继昌(解元)这样的牛人。

    董其昌、徐光启这科又去北京顺天府考了,不在南京。

    而顾起元这样的实力派,又醉心金石,没有专心科举,这次其实没有发力。

    应天乡试的举人一向很强。可是这一科的应天乡试,考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