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八月秋闱(6 / 7)

加入书签

sp; 这是他的第一个小优势。

    第二个小优势,是他属于国子监的考生。为何这也是考试优势?

    因为国子监的考生,录取概率比府学、县学的秀才高。高多少?高一倍。

    监生的考卷,编号和秀才不同,卷头编号带“血”字,所以又被成为皿字卷。

    南直隶录取一百三十五名举人(解额),监生出身的考生只录取三十人。可问题是,秀才的数量远超监生啊。

    有这两个小优势,朱寅感觉有六成把握能中!

    随着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到来,整个南京城不但更加热闹,也陷入了一种紧张兴奋的气氛中。

    勾栏、客栈、画船、酒楼的花灯和对联,也换成了“高中”、“金榜题名”等科场喜庆的气象。

    即便是大街上的乞丐,看到读书人也换了文雅的乞讨词:“相公吉祥高照,文曲星下凡,公侯万代……”

    整个朱家都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就是兰察等几个女真人,在了解到乡试的重要后,也祈求佛朵妈妈,保佑额真高中。

    甚至偌大的青桥里,很多人也在关注朱寅、顾起元等几个参加乡试的人。

    顾起元和朱寅不同。他对于复习功课并不积极,心思仍然在金石研究上,却又让赵婵儿无可奈何。

    赵婵儿数落丈夫道:“同样有机会参加乡试,你看看稚虎,小小年纪就如此刻苦,当真是又聪明又勤奋。你倒好,竟是一点也不急。”

    顾起元说道:“这种事情急不得。只看造化了。我火候已到,四书五经早就无须再学。不需要再像雅虎那么努力复习。中不中就看运数了。”

    赵婵儿知道他说的很是道理,也无法反驳。

    这几日,夫子庙、文昌庙都是人满为患。

    无论是南京城中的学生,还是南直隶其他州县的考生,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去夫子庙、文昌庙上香,祭祀孔子和梓潼神。

    宁采薇也带人去夫子庙、文昌庙祭祀孔圣人、梓潼神、

    因为乡试是全国同一日期,所以如今整个大明,都在围着秋闱大比打转。

    八月初六,朱寅和顾起元等人,带着买好的卷纸,一起进入皇城,去礼部衙门“印卷”、“登记核准”。

    让朱寅无语的是,乡试如此隆重,朝廷不但不准备笔墨纸砚,就连卷纸,也需要考生自备。

    但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又要求在开考三日前,携带草稿、正卷十几张,去主管此事的衙门登记考生资料。

    检查卷纸都没有问题,又符合规格尺寸和纸张质量之后,经办官吏就在卷纸上盖官印、个人条记,卷纸就宣告合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