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倾盖交(3 / 6)

加入书签

nbsp; 这是个善于谋事,拙于谋身的大才。

    朱寅语气诚恳的说道:“先生既然投辖留宾,必然有能教寅。还请先生畅所欲言,寅洗耳恭听。”

    对于徐渭,他要给与足够而应有的尊重。

    徐渭露出赞赏之色,狂态更是不见分毫,“雅虎可是怜悯这些庄客佃农?有意施恩?”

    “然也。”朱寅更是心生佩服,“寅非君子,不敢忘仁。我正有此意。是以,令他们登记花名册,以备优恤。”

    徐渭喝了一口茶,道:“如今吴国(南直),佃户极多,十农八佃。田租每亩,少则七八斗,多则一石三斗...”

    朱寅闻言皱眉。他知道明朝实行的是定额租制。

    却不知如今的南直隶,要占农户的八成,远远高于他的想象。

    明末更严重。顾炎武说明末江南农民:“十九佃。”

    可那是明末啊。现在才万历十五年,就已经十八佃了么?土地兼并太厉害了。

    而且听徐渭的话,地主的田租,竟然占总收成的一半!

    佃农租种地主的田地,还需要种子、粪肥等成本,而且耕种成本也要由佃农负担。

    如此一来,地主其实拿走的不是一半,而是净收入的六成!

    佃农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只拿净收入的四成!

    却听徐渭道:“雅虎年幼,家世富裕,或许平日很少关心田税之事。”

    “这佃农其实也分两等。一是只租种不附籍,黄册上有名,仍算编户齐民。这种佃户自由一些,田租一般也不超过三成,却要交纳赋税,也不能免于劳役,常有衙役勒索。”

    “这第二等,乃是附籍佃农,其实就是大户的私民,黄册上没有登记,已不是编户齐民。这种佃农没有第一种自由,田租更重,只是不交纳赋税,不用服劳役,少有衙役勒索。”

    朱寅道:“这南庄的庄客,就是第二种佃农。”

    徐渭点头:“不错。南庄之客,之前是王氏私民,名为农,实为奴也。他们每亩要上交一石三斗。不管丰收歉收,规定都是每亩一石三斗。”

    “若是交不了,欠下的租子还要收利息。最后少不得为奴为婢。”

    “哀生民之多艰。小农苦,佃农尤苦啊。”

    “并非王氏一家如此。吴国大户几乎大差不差。越国(浙江)也差不多。楚国(两湖)好一些,地租最宽的反倒是晋国和秦国。”

    “稚虎小友,你怜悯生民,仁心可嘉,可谓年少德高,实属难能可贵。我也不得不佩服,但若是施恩于佃农,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朱寅沉吟着说道:“若是减轻庄客田租,削减五斗,只收八斗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