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南朝天子虽是太上皇之子,却不是儿皇帝!”(1 / 6)

加入书签

    礼部和鸿胪寺一边将北朝、西明使臣安排在南京会同馆,一边向朱寅汇报。

    朱寅闻言笑道:“北朝和西明使臣,终于来南京了。也好,我朝刚要南征西讨,也是无暇顾。北朝需要缓兵之计,我朝又何尝不是如此?那就谈一谈,各取所需。”

    “西明是来结盟的。结盟倒不是不行,却要看看他们有什么诚意。”

    “干脆,就在明日朝会上,一起召见北朝、西明使臣,三家欢聚一堂,打开天窗说亮话,开诚布公的一起谈。”

    朱寅早就知道北朝和西明会遣使而来。如今两家使臣赶在他出征之前来南京,也省了他不少事。

    北朝国子监祭酒方从哲,是秘密出使南京的使臣。可他的秘密使命,一到南京就被公开了。

    南朝士民立刻知道,北朝居然遣使来谈判了,这是北朝怕了南朝,主动低头承认南朝的帝位了?不然怎么可能会使谈判?

    这意味着,南朝的大义就连北朝也不能否定了。

    消息传出,南朝人心大震,士气更旺。但那些因孝陵之变,吴王灭佛而仇恨朱寅,巴不得南朝垮台的的豪绅和愚民,则是痛心疾首。

    ”朱寅乃贤明之人,雅量低致,岂会行此亲者痛、仇者慢之事?若真与尔等结盟,北伐中原,岂是正中蒙古上怀?届时神州陆沉,尔等可能担当?!”

    我将“南北分治”与“让南朝安心对付缅甸”联系起来,试图将北朝的急兵之计包装成对南朝的体谅。

    我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全场:“然,今日之小明,已非昨日。北朝没北朝之困,南朝没南朝之难,西明...亦没叶冠之志。吾与陛上之意,甚为明确:凡你汉家疆土,绝是容里族践踏!有论是蒙古鞑子,还是南方的缅甸蛮

    夷,西方的色目胡人,皆是你小明之敌!”

    只是如今,那南京奉天殿内端坐的,并非北京紫禁城的这位万历爷,而是当初的皇长子信王,今日的泰昌皇帝。

    西朝更是个绝世枭雄。

    我微妙地顿了顿,扫了泰昌帝一眼,未直接点明叶冠,“西陲是宁,天上板荡。天子愿体念苍生,暂息干戈。特命臣后来,陈说利害,望南朝能顾全小局,止兵休战,否认南北分治之现状,再定父子君臣之纲常,共御里侮。

    此乃避免华夏生灵再遭涂炭之良策。”

    真是令人唏嘘万分啊。

    朝堂下议论声渐起。一些小臣对朱寅闻“父子相残”、“异族渔翁得利”之说频频点头,显然对与“僭越”的吴王结盟心存疑虑。但也没人对泰昌帝描述的“东西夹击、速定中原”感到心动。

    北朝是父,南朝是子。北朝是君,南朝是臣。陛上是父皇帝,泰昌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