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摄政太傅,赞拜不名!(2 / 6)
家用兵频仍,更宜事急从权…摄政太傅熟稔兵事,军功卓著,特恢复大都督府,授太傅为大都督总摄兵机,赐尚方宝剑、白旄黄钺,兵部受大都督府节制…”
什么!恢复大都督府,兵权尽归大都督府,还让朱寅兼任大都督!
这是权臣!权臣!这不就是魏晋的都督中外诸军事
之前诏书没有念到兵权的部分,虽然有人不服,可这些人还能忍耐。可眼下念到兵权也授予朱寅,他们就再也忍不住了。
直到此时,很多人才猛然惊醒,朱寅哪里来的兵马难道早就准备这一天了不少人霎时间就一身冷汗。
朱寅真是忠臣莫不是蓄谋已久
“陛下!万万不可!”
兵部侍郎刑玠站了出来,高举笏板,“陛下!此诏一下,朝政尽归太傅,置太傅于何地又置陛下于何地复置朝廷百官于何地”
“新朝也是朝廷,绝非草台班子,焉能如此儿戏臣兵部尚书刑玠,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大都督府不可复,大都督之职不可授!”
他不反对信王即位,不反对朱寅辅政,说起来他和朱寅还是熟人。几年前朱寅平定西北之乱,他身为山西巡抚,和朱寅还有过合作。
可是朱寅的权势太重了!
“臣附议!”
“臣附议!”
好几个大臣立刻出来反对。都是九卿、部院大臣。说起来,他们都是愿意拥戴新朝的,可这道诏书实在太离谱了,简直让朱寅大权独揽,无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实!
“陛下,太傅是忠臣,这是置太傅于不臣之地啊。”
“太傅不宜再掌大都督府…”
“国朝二百余年,焉有此例万万不可!”
然而,朱党成员也不是吃素的。大理寺卿张孟立刻出列道:
“陛下诏书说的分明,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诸公,眼下是何等局面新朝虽立,可北平阉党仍然蒙蔽太上皇,除了南京城,整个天下还在阉党和郑氏掌握中!若是没有摄政总揽军政大权,如何能度过危机”
“这大都督府,国朝本来就有,不过是后来被一分为五罢了。这大都督府,其实就是两宋的枢密院。两宋枢密院,也是宰执掌控兵权。有何不可”
“不错!”国子监祭酒刘元震也站出来,“臣附议!天下人皆知太傅为人,不过是权宜之计!太傅是帝师,有可不可当年诸葛武侯摄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千古名臣典范。陛下年仅十五,等到几年之后亲政,再权归天子不迟!”
朱党成员纷纷支持,也说的很有道理。当然,他们朱党的身份是秘密的,并非公开身份。
一时间,双方据理力争,相持不下。
朱寅淡淡看着这一切,毫不意外。这一幕,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么大的权柄落到他一人手里,朝臣们不争论才怪。
“诸位。”忽然站在武将最前面的魏国公徐小白站出来,“为了皇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太傅才起兵靖难,拥戴皇上即位。徐某也是如此。”
“徐某手中也有兵权,可徐某愿意受太傅节制,听从大都督府调遣。无他,眼下是非常之时,不能循规蹈矩,否则阉党挟制太上皇反扑,南京能保得住么”
“要说权重,伊尹如何周公如何霍光如何武侯又如何即便不说这几位大贤,就说一些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权相,史弥远、韩侂胄、贾似道等人,不都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可他们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权归天子”
“就算王莽篡汉,最后又是什么下场汉朝还不是中兴了”
“太傅雅量高致,以太傅的德望,总不至于此。所以,诸位又何必担心呢是担心新朝出权臣,还是担心自己没了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