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七月,就是变天之时!”(2 / 5)
于亲王来说,却还是太寒酸了。
拜金帝这么干,不仅仅是因为厌恶这个长子,也是因为舍不得钱。他讨厌王恭妃母子,一两银子都不想给。能给十八万两都是为了自己的脸面。
而且,越是对不起长子,他就越不能多给。否则不就是心虚愧疚
银子给的少,庄田当然也给的少。
皇帝给信王的田庄,只有三千顷。
三千顷,也就是三十万亩。听起来很多了。可要看和谁比啊。潞王给了四万顷。历史上的福王给了两万顷,桂王是一万五千顷。
相差实在太多了。
皇帝对信王的刻薄,简直不加任何掩饰。他想通过这种办法告诉群臣,他是多么不满意信王,为他的废长立幼开脱。用这种方式打压皇长子的威信、矮化皇长子的身份。
因为支持皇长子、反对立福王为太子的舆论仍然势大,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皇帝令信王最迟五月底,就要陛辞离京!
皇帝不惜和支持礼制的百官决裂,下令决心废长立幼,除了数年来以张鲸为首的宦官集团和厂卫鹰犬逐渐控制朝政以外,也有皇帝吸食高纯度的鸦片烟,性情日益暴躁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郑氏集团比历史上更加强大,支持郑氏的官员比历史上更多。
朱寅记得,历史上的万历国本之争,郑氏集团是绝对的少数派,朝堂上根本不成气候。极少数支持郑氏的朝臣,也受到百官的排挤和打压。
所以,历史上持续十几年之久、耗尽明朝政治元气的国本之争,最终还是以百官的胜利告终。
可现在不同。
万历性情大变之后,在郑贵妃的怂恿下,一反常态的重用张鲸、纵容厂卫,用非常规的手段打击百官、清洗反对势力、扶持郑氏党羽。
数年下来此消彼长,郑氏集团在朝堂上逐渐崛起,成为能和礼制派大臣分庭抗礼的存在。
这也是万历赢得国本之争的关键。
眼下的朝廷,支持皇长子的礼制派,早就没有当年的声势浩大了。很多中坚力量,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致仕的致仕、罢免的罢免。
仍然留在朝堂中的,已经无力和皇帝、郑氏、宦官集团打擂台了。
但是这几年,朱寅也秘密做了很多准备。表面上他只是彭水知县,可暗中却如影子皇帝般一直在兴风作浪、呼风唤雨。
每年都要掉宁采薇大笔的金银,钱如流水。宁采薇每年拨付的银子,超过了户部的三成!
一个涉及皇宫、朝堂、官场、士林、商界、军界、民间、绿林的庞大秘密组织,横空出世。
朝廷谁也不知道,天下有多少影响大局的指令,从偏远的彭水县发出。
准备了几年,眼下终于等到了信王就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万历二十四年五月初三,彭水县。
知县官邸之中,到处都插着艾草、菖蒲。靳云娘等人正在包粽子,准备端午节。
池台上,十九岁的宁采薇正坐在凉亭中练字。她身穿宽松透气的罗衫,腹部隆起,满头秀发挽着一个慵懒的堕马髻,眉心点着‘端午啼妆’,衣襟上挂着艾草编的小老虎。
宣纸之上的簪小楷,优雅端庄,字字如画。一只执笔的素手,似乎比羊脂玉笔管还要洁白。
池中的水影映照着女子的清颜,风华绝代,国色天香,仿佛一株盛开的牡丹。
和三年前相比,宁采薇的气质更加雍容贵重,没有了之前的少女清稚,多了三分妩媚风韵和母性光辉。
去年中秋,她和朱寅年满十八周岁后终于合卺圆房。宁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