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啊。”(3 / 6)
证,这几日就能见分晓了。
郝运来点头:“不错!邱太监以为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我一定会惊慌失措的回城派人查案。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暂时不回城!”
……
接下来,一行人继续观山看水,一路游览。直如没事人一般。
朱寅饶有趣味。因为此时的重庆景色,和后世已经大为不同。此时能看到的景物古迹,四百多年后已经看不到了。
不久之后,朱寅等人来到了涂山。也就是史书记载中大禹遇见涂山女、娶其为妻的地方。
《左传》记载,大禹曾在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因为防风氏迟到,遂杀防风氏。这就是著名的“涂山会盟”。
涂山会盟足以证明,早在四千年前的夏禹时期,华夏联盟已经囊括西南。可见,汉人和西南夷的祖先都是一脉,同属华夏。
大禹的王后涂山氏,就是在这里生下了夏启。不远处的古老石屋,就是“启生石屋”,石屋之外,站着汉代的涂山王后石像。
只见这位涂山王后,头上是巴人女子的椎髻,身穿简陋的右祍短裙,脚踏木屐,望向禹王宫的方向。那温柔的眼波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随时会凝睇而笑一般。
她似乎还像四千年前那样,仍然在痴痴等候大禹,等候丈夫治水归来。
“侯人兮,猗!”
朱寅对着涂山王后的石像遥遥行礼,然后指着石像,对郝运来、孙承宗等人说道:
“为何要善待此间夷人因为他们本非夷人,自古就是华夏一员,巴人可是夏启母族,巴国可是姬姓诸侯国啊。”
“《尚书》云: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周朝封巴国为子爵诸侯。周景王曾言:‘巴、濮、楚、邓,吾南土也。’由此可见,巴人本就属于诸夏。西南本就属于诸夏。”
“化吉兄,这涂山王后的石像,乃是华夏一家的象征,务必要保护好了。”
朱寅很在乎巴国的文化工程。因为巴国很早就是华夏联盟的一员,西周时期更是成为姬姓封国。
而且,巴国的都城虽然在重庆,可疆域其实很大。巴国强大时期,占据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半个贵州,俨然一大国。
如今的巴国故土上,除了汉人,还有很多土司部落。但很多夷人都不认同华夏,这给改土归流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晚明的众多土司叛乱,固然因为贪官和太监的压迫,但也和文化认同有关。
郝运来道:“涂山遗址,当年很是浩大,最古老的古迹追溯到周朝。当年巴人出兵,打着白虎旗、跳着巴渝舞助武王伐纣。还有巴人帮助汉高祖击败项羽。武侯伐魏,巴人也颇为出力。这些事迹都曾有壁画石碑记载。可惜宋末被元人毁了不少。”
“如今,这里只剩下汉朝的夏禹庙,晋朝的祭祀台,唐朝的涂山寺。石壁上还有禹娶涂山女的朱砂岩画,地上还残存东汉时期的破碎陶哨…所存已经不多了。”
朱寅说道:“化吉兄,我可以资助府衙一万两,在这附近修建一个纪念馆,就叫华夏涂山纪念馆。将这里的古物整理、收集、保护起来,不令其继续毁损。这不仅关乎文治教化,更关乎朝廷西南大计啊。”
郝运来当然求之不得,欣然说道:“好!那就谢过稚虎兄了。难怪天下都传颂稚虎你雅量高致、圣贤之姿。你进而立功,退而立德,君子三不朽之事,直如水到渠成一般。”
他心中记恨当年朱寅拒绝他加入宣社,一直对朱寅不服。可是今日,他不得不承认,朱稚虎比他强的太多。
朱寅随便一个举动,一个想法,都让他难以蠡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