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先生所言极是,吾无忧矣!”(3 / 4)

加入书签

到一块去了,肯定就是完全可行的好主意。”

“皇长子,信王!”徐渭重重说道,“主公乃信王之师,主公自己也说,信王视主公为父,孺慕非常。”

“眼下,皇帝重用宦官和朝臣争夺国本,纵容厂卫鹰犬钳制言论,桩桩件件都是倒行逆施之举。皇帝和郑氏党羽搞成了三王并封,已经占据先机了。皇长子按照大明礼法虽然理应立为皇太子,可皇帝吃了秤砣铁了心,只会立老三福王为储君。”

“是以这国本之争,最多三年定会尘埃落定。皇帝有了张鲸等大太监的支持,结果不出意外的话,就是福王上位,信王就藩!”

朱寅叹息一声,点头道:“看来,先生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常洛这孩子,可怜啊。”

徐渭微微一笑:“主公宅心仁厚,自然不忍看到信王落败。可是信王就藩,却是主公的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

“夕贬潮州路八千!”徐渭一双老眼神采飞扬,“主公由三品兵部侍郎、副都御使高位,一下子撸到了区区彭水知县。在外人看来,这是主公倒台失势。在皇帝看来,已经不足忌惮。如此一来,皇帝和朝廷就不会提防主公了。这就是第二个机会!”

“那么,若是信王在南方就藩呢”

朱寅也笑了,“那我这个朝廷和皇帝不再忌惮、已经倒台失势的彭水知县,就能趁着北京不备,突然拥立信王称帝,另起炉灶,另立门户,再建一个朝廷,和北京朝廷分庭抗礼!”

“哈哈!”徐渭大笑,“这就是否极泰来,置之死地而后生啊!这一招借力打力不但可收奇效,还能省去十年蓄势之功!能让主公更快的掌握大明权柄!”

朱寅点头:“如此说来,我和先生真的想到一块去了,英雄所见略同啊。此策应该可行,只是不敢肯定到时会有多少人响应。毕竟万历在位二十余年,帝位稳固。”

徐渭抚须道:“主公不必太过顾虑。请为主公试言之。皇帝心心念念要废长立幼,怠政贪财,耽于享乐,本就大失内外人心。眼下又倒行逆施,必然更让朝野失望。等到天下怨声载道,皇帝丧尽民心,大明人心思变,到时会有多少人支持信王另立朝廷又会有多少人弃暗投明,背弃当今皇帝,选择信王”

“信王身为长子,本就应该是太子,这是国本大义之所在。福王就算立为太子,天下人也难以心服口服。信王称帝天经地义,他一旦登基,大明还是大明。”

徐渭说到这里,神色很是期待,“玄宗乃是开创大唐盛世、在位四十多年的一代雄主,比当今皇帝强多了。可是他一幸蜀,肃宗就在灵武另立朝廷,将玄宗变成太上皇,最后天下人也不也臣服了玄宗又能如何还不是捏着鼻子认了。何也”

“因为当时人心思变,厌弃了造成安史之乱的玄宗,宁愿太子自立。信王也是一样,以当今皇帝的所作所为,到时信王另立朝廷,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即便不是天下臣服,起码也能分庭抗礼。”

朱寅的眸子也亮晶晶的,“那么先生以为,最好在哪些地方拥立信王登基”

徐渭伸出四根手指:“最好当然是南京。只要在南京登基,起码江南、福建、湖南、广东等地,会拥护信王的新朝。甚至整个长江之南,都会改旗易帜,臣服南京朝廷。”

朱寅点头,“不错,我认为最好的选择也是南京。”

徐渭道:“南京是大明故都,至今也是留都,整套朝廷班子都是现成的,太祖孝陵也在南京,本来就有大义名分,信王在南京称帝当然最好。可是,未必有这个机会!”

“因为南直隶是不可能作为信王封地的。以皇上对信王的厌恶,巴不得把信王封到偏远之地。以我猜测,很可能是西北、西南、湖广,远离中原和江南。而且信王就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