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朱寅贬为知县!”(2 / 5)

加入书签

秦汉以降莫如本朝。此乃开天立极之伟业,国运必隆,岂非天命焉”

“然国祚已历二百余年,难免弊病丛生,积重难返。若无中兴之局,必有国运之危。陛下天姿,英睿昭明,雄才大略,此乃天降中兴之主也。自当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任贤用能、肃清吏治、抑制豪强、改革税制、整肃军备…如此不出二十年,我大明老木逢春、焕然一新、沉疴尽除,中兴之势大成,如重生少年,社稷久安也。”

“而陛下不知自爱,今有自弃之心,而无中兴之志。数年来,陛下怠政废朝,耽于酒色,嬉于享乐,争夺国本,贪财好货,与民争利、纵容厂卫,宠幸内臣…桩桩件件,臣实痛心疾首…”

万历看到这里,神色更是不悦。“老生常谈!”然后将海瑞的遗奏扔给张鲸。

张鲸打开一看就冷笑道:“海瑞狂悖无礼,诽谤君父,真是好大的胆子!如此丧心病狂,哪有什么忠孝之心”

王锡爵看了之后神色漠然的说道:“陛下,海瑞的遗奏,臣等看不出丧心病狂、狂悖无礼。臣等只看到一个老臣临终前的拳拳之心。海瑞的谥号,乃是天子钦定,臣等无权定夺。臣等只是希望,能让天下人口服心服。否则,臣等无法对内外交代,莫能为也。”

万历知道大臣们不会再退步了,权衡再三之下,只好捏着鼻子道:“那就谥封海瑞为‘忠介’吧。”

三人赶紧叩首道:“谢陛下!”

忠介,是礼部拟定的四个谥号之中,相对最差的一个。但无论如何,忠介也算一个美谥了,属于上谥。

虽然还是有点配不上海瑞,但也凑合了。

三人知道,百官和士子们肯定是不满意的,五条谏议皇帝一条也没有接受,可皇上再也不肯退步,只能到此为止。

唉,罢了。反正大明是朱家的,自己等人尽力而为、仁至义尽也就是了。以后的事,就看天命吧。

随即,皇帝正式下旨抚慰嘉奖请愿者、拨银厚葬、抚恤死伤士子,又谥封海瑞为“忠介”,令礼部负责丧仪。

双方算是达成了妥协。

接着,司礼监不情不愿的出去传旨,解散午门广场的请愿士子和请辞官员。

圣旨一下,众人无不失望。付出这么大代价,海公都死了,居然只是这个结果。

虽然群情激愤,可他们也知道,事情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九卿亲自出面,让众人解散。

震惊天下的甲寅之变,不到一天就解决了。可是士子和官员们对皇帝的怨言和不满,就此积压在心里。甲寅之变的影响绝不会就此消失,只会逐渐发酵。

三位阁臣没有出宫,而是仍然留在乾清门,商议高丽之事。三人好不容易抓住和皇帝见面的机会,当然要好好议议高丽的事。

王锡爵说道:“全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朱寅和戚继光最近的第三道报捷奏疏,说是在安州歼灭倭寇十万大军,加起来倭寇二十万大军已经覆没。朱寅果然没有让陛下失望,的确是个争气的,入高丽两个月就底定大局,大获全胜,省了很多银子…”

万历神色淡淡的,“倭王和倭国朝廷,还有平秀吉的夫人都成了阶下囚,高丽日军群龙无首,数量再多也成了乌合之众。换了任何一人当经略使,也能大获全胜。朱寅和戚继光虽然打的好,却也算不得多大的功劳,此战不难。”

三位阁老闻言都很是无语。就是想压制朱寅的首辅王锡爵,也觉得皇帝这话有失公道。

朱寅和戚继光一到高丽,就立即扭转局面,连战连捷,连获大胜,势如破竹,歼灭倭寇达二十万众,大扬皇明国威,这么大的功劳,说的也太轻飘了吧

沈一贯更是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