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谋立信王 逼宫政变?(4 / 5)
完全没有阻拦他们入城的意思。
三千人的队伍,仿佛无人戒备。
难道有诈
这是海瑞的第一反应。
真的有诈的话,陛下会怎么做难道是故意放自己等人入城,然后等到队伍来到午门,就给自己等人定下一个罪名,比如逼宫、谋逆等罪名,然后不问是非黑白的镇压抓捕
也有一种可能,是陛下羞愧之下良心发现,已经有了顾虑和悔意,愿意给请愿士子一个机会。
还有一种可能是,有内阁和九卿的坚持,陛下只能捏着鼻子放弃阻拦。
这三种可能都存在。究竟是哪一种呢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这北京城就不能进了。因为会死很多人,流很多血,而皇帝不但没有任何改观,还会变本加厉,更加任性胡为。
海瑞打算先不入城,然后派人进城打听消息,排除第一种可能之后,再入城不迟。
就在海瑞犹疑之间,忽然城门口一阵喧闹,上百官员一起出城而来,人人神色激动。
“海公!”
“少傅!”
这些出城迎接的官员,都是神色激动,精神振奋。
“我等盼海公,真如久旱盼雷雨!”
“海公入京,人心大快也!”
“德州之事,我等已经听闻,无不痛心疾首!”
这些迎接的官员,大都是科道言官和三品以下官员。三品以上的官员,只是个别。
海瑞和众人叙话之后,直接对佥都御史袁可立道:“宫中可有什么消息”
袁可立道:“传闻陛下得知海公入京,似有悔意,可能会召见海公。”
海瑞问道:“当真”
袁可立点头道:“这两日的确有这种传闻,为此锦衣卫诏狱还释放了几个蒙冤的官员,厂卫也有所收敛,或许和海公入京有关。若陛下真有悔意,那将来之事仍然可期,海公和诸位同仁也不白跑一趟。”
礼部郎中于孔兼也说道:“传言应该不虚,可能陛下真有悔意。可惜陛下还是不见百官,不知其真实态度。不过,若是陛下召见海公,那就是好事了。”
户部郎中吴道南说道:“五城兵马、锦衣卫、东厂,都没有拦截海公,想必皇上真可能回心转意。君父就算犯了错,那也是君父,只要有心改正,从谏如流,那就还是尧舜之君。”
众士子闻言,不禁信心大涨,一起喊道:“入京请命!还圣天子尧舜之心!”
众官员也一起拱手道:“海公请入城!”
海瑞这才放心,接着被众官员簇拥着,一起率领大群士子入城。
此时已经黄昏,当下入京的众士子一起分散住宿,约定第二天大早,一起在午门前伏阙力谏。
士子们的要求都拟定出来了,一共是五条谏议:
一是恳求皇帝恢复上朝、祭祖、祭天、筳经、亲耕等事。
二是恳请遵守礼制,慎重国本,给予信王皇长子礼遇,以安朝野之心。
三是恳请召回三十六道矿监税使钦差,免得内臣渔猎百姓。
四是恳请罢黜张鲸等太监,制止厂卫肆意妄为,还三法司之权,整肃朝堂,拨乱反正,释放蒙冤官员。
五是恳请皇帝励精图治,改革弊政,肃清吏治,整顿军备。
实际上这五条谏议,海瑞等人也不指望皇帝全部接受,只要接受一条两条,那就能看到皇帝振作的希望。
此时,百官都已经知道海瑞率领请愿队伍入京,九卿等重臣虽然不便出面,也都是心怀期待。
就是王锡爵、沈一贯、张位这三个内阁大臣,也都心生幻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