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文龙真将才也!”(3 / 4)
中军加八营分置,各分营门挂卦旗定吉凶。中军大帐每日移营避凶位,静中有动。你们若是读《武经总要》,就能一窥其妙。”
“戚大将军《纪效新书布城篇》中,就有提及这种营盘。我还不会布置,但我能认识。”
“汉朝诸葛武侯,唐朝李卫公等名将,都擅长布置这种这种营盘。此营盘攻守兼备,而且主帅易于调度指挥,各部也利于配合,出营列队迅速,收兵回营也迅速。就算敌军攻入大营,也难以崩溃。”
“以我看,坎位可能就是火药库。”
“你们看,那个方向就是坎位,是不是灯火最少看着最黑,犹如深渊那个位置正是坎位,《易》曰坎者,渊也。因为火药库忌火,最需要水来镇压,如果倭人一根筋,那么坎位就是火药库的位置。”
毛文龙说到这里,问道:“都明白了”
刘炯等人很是敬服。有人问道:“将军,既然这营盘这么好,为何大明只有戚帅才会布置”
毛文龙很是无语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大明武将…读书少。可是戚帅,却是大明武将中读书最多的,起码有举人的功底,甚至进士。”
众人顿时明白了。
大明武将不爱读书!
武学必修《孙子》,可考试只是形式,给点钱就过,完全不重要。卫所虽设蒙学堂,可入学率只有一成。
毛文龙更是知道,粗鄙无文的总兵都不在少数,总兵以下就不必说了。很多指挥使、副将、参将级别的将领,都没读过《孙子》,甚至《百家姓》都认不全。不会写自己名字的武将,也不乏其人。
就说李成梁,已经算是读书的了,曾是大明第一总兵,封了伯爵的顶尖武将。可是他亲自写的军令错别字连篇,被文人耻笑。
眼下就在义州军中的总兵刘綎,就大字不识一筐,需要识字的幕僚诵读公文。
至于下级军官和士卒,八成不识字!
主公曾经戏谑的说,大明武将的识字率,不如青楼女子。
毛文龙继续说:“将士识字的少,逼的戚大将军当年设立夜学营,强制部下将领习字读书。戌时至亥时上课教习,将士不能书姓名者打军棍,使得戚家军成为识字率最高的兵马,可惜后来戚大将军又被弹劾罢官。”
“这种情况下,只有戚大将军还会布置这种古代营盘,也就不足为奇了。”
毛文龙说到这里,对戚继光更加佩服。
刘炯问道:“敢问将军,为何日军会布置这九宫八卦营盘”
“问得好。”毛文龙笑了,“经略相公说,日本自古师从华夏,实为中国弟子。他们学了很多东西,保留至今。可中原因为蒙元入侵,很多东西反而失传了。日本学了华夏,却反过来想欺师灭祖,真是小人之国,难怪叫倭寇,看来不仅个子小,心眼也小。”
“不过,经略相公也说,倭寇绝不可小觑。日军武士大多数识汉字,高级武士不但识汉字,很多还会琴道、书道,很像唐朝那些能文能武的门阀士人。”
毛文龙语气慷慨:“经略相公告诉我,日军武将出战,八成以上会携带家传兵书。他们的什么法度规定,‘凡士族子弟十岁习文,十二习武,文武偏废者罪其父’。他们的士族,就是武士。可见,武士十岁开始就文武兼修。”
“就凭这一点,我大明武将便大大不如啊。”
刘炯有点不服气的说道:“这也不一定啊,咱们武将就是带兵打仗厮杀,学文干什么兵书战策,自有读书相公们操心。”
毛文龙苦笑一声,“罢了,你们不懂,你们不懂。”
他觉得自己有点鸡同鸭讲了。暂时也懒得扭转部将的看法,下令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