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小弟入仕数年,就已心灰意冷啊。(2 / 5)

加入书签

中断,水师又被压制,导致军心不稳。于是在汉江奴役数万朝鲜民伕工匠大造战船。他们在朝鲜抢了很多造船的储备木料,又扒了朝鲜人的屋子,取梁柱用来当船料,倒是能省三年工期。”

“可见战船对日军而言,眼下最为紧要。若是迟迟无法打通海路联系国内,就算他们占了辽东,士气也难以保持。”

“为了大造战船,日军主力分道四出,到处抓捕工匠,搜刮能直接造船的木料,企图尽快打通海路。正因为如此,所以日军大营没有继续向平安北道增兵。大多数日军,还在忙着造船的事。”

“如此一来,攻击义州和昌城的日军前路,仍然只有六七万人。这就是为何,郝经略和高淮仍然能守住鸭绿江。”

“不过,日军的船料和工匠已经够了,日军主力正在集结北上,最迟三五日,平安北道就有十几万日军,郝杰和高淮必然失守。这几日,我真是度日如年啊。”

李化龙的意思很简单,日军之所以还没有发起总攻,并非郝杰和高淮守的好,而是日军之前的主要精力是大造战船。但现在,日军主力已经北上。

李化龙放下茶杯,继续说道:“可是郝杰和高淮却联合起来,传讯说什么日军之所以没有过江,是因为进攻受挫,被他们打退。为了立功赎罪,郝杰都不要脸了,居然和高淮沆瀣一气,欺上瞒下的谎报军功。”

说到这里,李化龙从袖子取出一张礼单,推到朱寅面前,语气微沉的说道:

“稚虎兄请过目,这就是高淮送我的礼单。他和郝杰企图用这张礼单,封住我的嘴,让我和他们一起…说谎。”

“哦”朱寅目光微冷,眼睛一扫就瞥的清清楚楚。却见礼单上写着:

“黄金五百两,朝鲜东珠一升,朝鲜老参二十斤,貂皮二十张…”

这些东西估算下来,价值近万两白银,出手十分大方。

“哼,还真不小气。”朱寅冷哼一声,“这个高淮,葬送了几万大军,罪不可绾,居然还行贿大臣,欺君罔上。”

这些情报他其实已经收到了,只是不在意而已。

李化龙抚须道:“我怕他狗急跳墙,也没有拒绝他的礼,只对来送礼的小宦官说,高公公的意思我知道了。”

“可这些礼物在我这多留一天,我就寝食难安呐。今日稚虎兄一到,我就交给你,一起上缴朝廷。”

朱寅摇头道:“就凭这些,扳不倒高太监。我听说,他来朝鲜之后,往宫里送了很多金银孝敬。哪来的钱不仅是贪墨军饷得来,还大肆勒索朝鲜君臣。”

“这些金银,可不是白送到宫里。陛下的性情你还不知道吗高淮这么孝敬,陛下舍得治他的罪终究不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

李化龙顿时默然。良久颓然道:“陛下为何就这么在意黄白之物天子无私啊。再这么下去,朝廷纲纪何在,国家公信何存”

“国家公信何存”朱寅冷笑一声,“陛下真在乎的话,还能好几年不上朝,又纵容张鲸迫害朝臣,让厂卫大发淫威,还搞出三王并封,开矿增税”

“什么!”李化龙失声道,“竟有此事!”

朱寅一愣,“于田兄还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

李化龙茫然摇头,“属实不知。这段时日,我一直忙于粮草军需,还去了鸭绿江上游,并没有及时收到京中的消息。”

朱寅也不奇怪。如果李化龙没有在北京事先安排通讯人,只按照程序接到朝廷的邸报露布,需要一个月的工夫。

听朱寅说完近期朝堂发生的大事,李化龙不禁感到身上发冷,兀自难以置信。

“一百多人下狱,皇长子已经被封为信王皇三子、皇四子也成了福王、桂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