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玉座之囚(2 / 5)
大义,武家政权也无法独存,日本的统一就难以维系。
公家和武家,一名一实、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真就是缺一不可的共生关系。
正所谓“以公家之形,行武家之实”,“公家之笔与武家之刀,共铸天下。”
双方叙礼之后,劝修寺晴丰说道:
“本来,明使应该下榻鸿胪馆。只是鄙国如今也无鸿胪馆,还是请多多包涵。”
他是出身清华家的公卿贵族,门第仅次于最顶级的五摄家,算是精通制度了。
平安时期,外国使臣会下榻在鸿胪馆。如今鸿胪馆早就废弃,使团当然只能住在别的地方。
杉原家次说道:“太阁殿下已经有了指示,就请使团去金阁寺附近的北山第居住。”
杉原家次当下决定,朱寅等数十个使团上层人员,住在北山第。其余的三百多人,又被分开住在附近的金阁寺和相国寺。
于是,朱寅等数十人在杉原家次的引导下,前往京都北城的北山第。
朱寅沿着繁华的朱雀大街往北,一路观赏平安京。
虽然日本平安京仿照大唐的长安、洛阳修建,但其实早就今非昔比,盛况不再。
早在百余年前的应仁之乱,平安京就遭受极大破坏,本来堪称恢弘的天皇宫殿“御所”更是被焚毁。
如同中原的长安、洛阳一样,辉煌六百多年的平安京,就此衰落了。
不过,平安京的大内宫城虽然今非昔比,可外城区却依旧热闹繁华、鳞次栉比,外城墙也依然伫立如初。
作为日本最大的城池之一,人口二十万,仍然是日本人最向往的地方。
京都不但居住了一千多公卿和皇室成员,还住了很多武家权贵、堺市豪商、西洋人。
就连秀吉的聚乐第、伏见城,以及他死后的坟墓,都在平安京。
京都是日本丝绸之都,织工数万,产出的丝绸供应全国。僧侣和神官就有万余人。光是秀吉默许的五条合法游廓,就有游女数千人。
可见其繁华。
时人称其为:“公卿牛车与南蛮商人并行,武士刀与织机声共鸣。”
秀吉虽然离开了京都,却在京都驻扎了八千兵马,维护秩序、保卫安全。当然,也为了控制京都的朝廷公卿和皇室。
这八千兵马,由坐镇聚乐第的现任关白、秀吉养子、若君(储君)丰臣秀次统领。
除了丰臣秀次统帅的八千兵马,京都还有各大寺庙的僧兵、公卿家的私兵等两千人。
加起来,整个京都的兵力有一万人。
虽然平安京少了当年的很多东西,但也多了一些东西:西洋教堂,日本称其“南蛮寺”。
今日正是基督教做礼拜天,朱寅路过时,恰好听到教堂的弥撒声和唱诗声。
朱寅转头,看着街边教堂上的橡木十字架,目光幽邃。
五年前,秀吉颁布《伴天连追放令》,下令驱逐传教士。但实际上没有强制执行,各地教堂仍然存在,日本的基督教徒反而增长到三十多万人。
他很清楚,历史上几年之后,秀吉就会铁血镇压基督教,这个教堂也被毁灭。
前面骑马带路的杉原家次,也侧头冷冷看了一眼教堂,目中杀意隐隐。
徐渭低声道:“没想到日国京都,还有这番气象。”
朱寅等人沿着朱雀大街往北走了数里,这才看到御所(皇宫)。
原来,御所这么小啊。
原来御所被毁后,室町幕府在御所原址上重建皇宫,可是规模缩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简朴了很多,主要重建了礼制最高的紫宸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