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欺负建州人,就是欺辱我!(3 / 5)
谁知杨绍勋刚以为收复平壤,岛津君和立军的援军第二天就到了。两位名将汇合小西君,联合三万人,封锁大同江码头,断绝了平壤城的粮食。”
“如此一来,明国的后续军粮无法过江了。”
家康说到这里,不禁露出难以置信之色,“按理说,到了此时,杨绍勋应该趁着兵锋尚在,主动出城决战才对。”
“然而,此时他反倒畏惧起来,不但没有主动出城尽快决战,反而以优势兵力和大量骑兵,龟缩城中,打起了守城的主意。”
朱寅听到这里,心中更是破口大骂。
杨绍勋不但无能,而且怯懦!这种人居然能接替李成梁的辽东总兵,还能提督朝鲜大军!
在座的日本权贵们,听到这里都不禁摇头嗤笑。
这就是明军总大将为什么不用戚继光呢
家康一边说,通译一边为郑国望等人翻译,郑国望等人脸都绿了。
郑国望更是差点吐血了。
这个杨绍勋,正是走了郑家的门路,得了姐姐的帮助,又舍得银子各方打点,才能一路高升。
可是没想到,此人居然如此无能!
家康继续道:“十一月初四,城内明军断粮已经一日,饥肠辘辘,又迟迟等不到军粮,只能出城,意图打通粮道。”
“可是此时,明军士气已经大挫,军心涣散了。”
“明军有四万余,我军在江边只有三万人,结果杨绍勋裹足不前,并无破釜沉舟、忘死决战之心。他虽然率军出城,却又不知我军虚实,不敢主动进攻,而是瞻前顾后,盼着江北的后路军。”
“我军见到明军士气荡然,主动发起决死之战,岛津君抱着必死之心,亲率萨摩死士正面出击,立君率军从侧面攻击,小西君坚守江岸,抵挡明军渡江的北路援军。”
“神国武士置生死于度外,人人都有七生报国之心。就是立君之妻立訚千代,也亲率一群姬武士铁炮射击。激战半日,明军大溃。”
“杨绍勋率军逃走,被岛津君追击擒获。明军被斩杀万余,剩余的残兵败将多是骑兵,倒是跑得快,沿大同江纵马东逃,从顺安码头夺船逃回江北…”
朱寅终于明白了,原来杨绍勋败的这么简单!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历史上的朝鲜之战,明军也数次大败,比如蔚山之败、泗川之败、碧蹄馆之败,都是损失惨重。
然而这些惨败,都是在明军稳定战局之后,乃是双方互有胜败,对大局影响有限。
可是杨绍勋不同。他导致入朝大军首战惨败,身为主将被俘虏,影响极其恶劣。
唉…自己的出现让历史发生改变,结果搞成这样!
经略使郝经、太监监军高淮也是无能,居然分兵过江!
倘若十万大军带足粮食一起过江,再收复平壤为基地,控制江面水运,就能迅速稳定局势了。
朱寅知道,战报中的岛津君和立君,就是岛津义弘和立宗茂。
岛津义弘是九州岛最强大名,著名的萨摩藩藩主,在朝鲜隶属于小早川景隆的第五军,也是第五军的主力。
侵朝日军中战力最强的悍将,岛津义弘可谓数一数二。
晋州大屠杀,就是岛津义弘干的。
朝鲜史书称岛津义弘“倭中最凶”,立宗茂“狡诈剽悍”。但在日本人看来,都是“神国名将”。
朱寅更是知道,历史上的泗川之战,岛津义弘大败董一元、刘綎,杀伤明朝联军两万,掩护日军主力从容撤退回国。
杨绍勋的能力还不如董一元和刘綎,被岛津义弘击败俘虏,也就不奇怪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