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誥命下!(1 / 3)

加入书签

第261章 誥命下!

朱寅根本没有把这个侃侃而谈的吏科给事中放在眼里。

但不代表他不討厌此人。

朱寅並非討厌对方提出这个建议,他没有这么狭隘。他是討厌此人提出建议的动机。

如果此人是为了公心,朱寅觉得他只是在履行职责才提出自已的意见,值得肯定。

可是这个耿隨龙,暗中却是郑氏外戚的党羽,他是在郑国望的授意下,出於党爭和私心,提出这个建议。

这才是最討厌的地方。

其心可诛!

科道言官一直是政客们爭权夺利、党同伐异的利器。尤其是张居正死后,万历消极怠政,国本之爭愈演愈烈,科道言官就更是沦为党爭的工具。

国家监察大权,快要这些言官们玩坏了。

倘若头戴冠、身穿补服、最应该公正严明的监察官员,都私心自用的话,那么朝堂怎么可能清明呢

在坐的御史郑国望和郝运来,都是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丝笑意。

郝运来心道:“稚虎,你不是一直很得意吗这次弹劾你,你可不要怪我,我也是为了国事。”

此时此刻,就是內阁大臣沈一贯,都无法阻止耿隨龙跳出来噁心人,只能微嘆一声。

稚虎虽然在朝中颇有美名,官场上人缘也好,可是他身为皇长子的老师,政敌也不少啊。

凡是站在郑氏一边,希望立皇三子朱常洵的人,都会反感稚虎,以其为敌。

他们在朝中人数不多,绝非主流,官位也不高,可是却很团结,斗志顽强。他们背后不但有宫里的郑贵妃撑腰,皇帝也暗中支持他们。

耿隨龙又道:“下官身为諫官,职责所在,不敢不秉直上陈。”说完这些,长揖一礼,从容不迫的退回到科道队伍。

吏部尚书孙皮里阳秋的说道:“耿司諫倒是细致,此事无人提及,你却能提及,显是用了心思。”

用了心思四字,语气稍微重了些。眾人心知肚明,耿隨龙却伴装不知,只是拱手而已孙罐並没有表示採纳耿隨龙的建议,而是似笑非笑的看向左都御史李世达,抚须说道:

“大司宪,耿司諫说要先廷议对朱宪的弹劾状,然后再决定是否廷推,这两事都有圣旨。若是大司宪也以为,应当先廷议弹劾状,那就先由大司宪主持弹劾廷议吧。”

他看似是踢皮球,其实態度已经比较明確了,就是反对耿隨龙的所谓建议,怪耿某多事。只是他身为大佬,说的点滴不漏。

左都御史李世达也是大佬,立刻就接上了大家宰的话。他手抚板淡然说道:

“两事都有旨意。朱金宪敘功升迁的廷推旨意在前,被弹劾发回廷议的旨意在后。按道理,应该先廷推。一码归一码嘛,毕竟朱宪眼下有功无罪。”

说完转头看向刑部尚书萧大亨,“大司徒以为如何

1

萧大亨微微一笑,“既然廷推的旨意先下,自然是先廷推了。国家大臣有没有罪,也不是几道弹章就能定,否则还要廷议么”

说到这里,脑袋往右一转,问身边的大理寺卿孙不扬,“大廷尉以为呢”

孙不扬是大理寺卿,三法司长官之一,又位列九卿,对此当然有很大的发言权。他沉吟著说道:

“耿司諫之言虽然有些道理,但国家大臣自有尊严,朱金宪因公升迁,这是皇上赏赐臣子的恩典,也是朝廷奖掖功臣的体例,若是因为被人弹劾就顛倒程序,那便是有失偏颇了,朱宪是不是有过,还是廷推后再议吧。皇上虽然有旨意廷议弹章,却並没有说要问朱寅。”

三法司都是这个態度,全无先一步主持廷议论罪朱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