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文渊阁应对(3 / 4)
他了。此事朝中號称知兵者,也多半不知。元辅但放宽心,如今的虏出不了铁木真,打不进寧夏,我大明也不是西夏。几万叛军也翻不了天。”
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带偏了话题,不但为宝贝弟子朱寅解了围,还绵里藏针的讽刺王锡爵小题大做,缺乏胸襟。
沈一贯其实是反对朱寅去寧夏的。可朱寅想去,他也只能支持。
谁知朱寅说道:“回元辅话,下官记得,铁木真六征西夏,最先攻克乌刺海城,再攻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山谷,再攻灵州和黑水城,再攻打中兴府。”
沈一贯等三位阁老不禁有些惊讶。这些问题,他们都不太清楚,朱寅却对答如流。
顿时,他们对朱寅此行就充满了希望。
王锡爵也很是意外,本是要刻意为难,谁知朱寅知道。
他深深看了一眼朱寅,缓缓说道:“很好。你回答的没错。那么你可知道,寧夏镇有多少兵马”
朱寅回答:“兵额七万一千,马额两万两千。如今已经多半被叛军挟裹。”
朱寅虽然这么回答,可他知道,万历时期的寧夏镇,根本没有这么多兵马。
王锡爵又问:“你去了寧夏,打算怎么平叛”
“你可知道,朝廷本来要以陕西总督魏学曾为总督,去寧夏平叛若你没有方略,那也不必去了。连中三元的確才高,却未必能知兵。”
朱寅胸有成竹的回答:“首发文,先问首恶,以固原兵出长城,断叛军南下之路。以延绥兵守卫黄河,遏叛军东进。以甘肃兵调镇藩卫,连同凉州卫,断叛军西逃之路。”
而我与戚少保率领主力,在大同修整之后,不过吕梁,也不渡黄河,
而是走阴山之南,断绝叛军和蒙古诸部的联繫,同时阻止叛军逃入蒙古。”
“走阴山虽然冒险,可却是速战速决之策。这几年,戚少保数次率军出塞威蒙古诸部,已见成效。这次可以赌蒙古诸部按兵不动。如此一来,叛军外援断绝,四面被困,破之可也。“
朱寅后世看耗时八个月,耗银近三百万两的寧夏之役,觉得明军犯了很多错误。
真正的叛军其实不到两万,虽然主力是哮拜父子的蒙古兵,彪悍善战,
可蒙古兵只有三千人。
而明军调集了八方精兵参战,五倍於敌的绝对优势兵力,居然打了大半年,还差点让叛军逃到塞外。明军虽然贏了,但代价很大。
寧夏之役没能速战速决,也影响到了壬辰之役。使得王辰之役因为西边战事的牵制准备不足,最后也是惨胜。
要是打的好,最多四个月就能结束战事,起码能节省一百多万两银子,
还能为壬辰之战爭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朱寅一边说,王锡爵一边看看地图,神色很是复杂。
良久,王锡爵点点头,露出一丝讚许之色。
“好。”
“你已经有谋略了。”
王锡爵站起来,“可光纸上谈兵还不成,也要隨机应变,指挥若定。朱寅,老夫只有一个要求。半年之內打完,耗银不可超过二百万。陛下的意思你也是知道的,儘快平叛,儘量少银子。”
“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合理要求,老夫都能答应。』
朱寅拱手道:“下官但竭尽所能耳。叛军虽然必败无疑,可下官若无捐躯之准备,也不敢去寧夏监军。”
王锡爵冷哼一声,暗骂一声滑头。
你有捐躯报国的准备老夫不信!
可是朱寅回答的滴水不漏,滑不留手,他也无可奈何。
“你回去准备离京吧。”王锡爵坐了下来,“关防、旗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