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多喝牛奶少吃糖!(2 / 6)

加入书签

/p>

但是朱寅名声太大,又不犯错,还一直在维护国本,他为了皇长子,也不好对朱寅出手。

沈一贯当然早就收到朱寅的密信,他在內阁值房发了几句牢骚,也没有劝皇帝收回成名。

內阁和司礼监都没有反对意见,朱寅接任寧夏巡抚的决定就没有任何转圜余地了。

三月初三上巳节之前,必须出京西去!

按理说,寧夏发生叛乱,派朱寅去监军平叛,皇帝肯定要召见一番,以示重视。

然而,皇帝如今懒得连政府辅臣、六部尚书都极少召见,更何况寧夏巡抚

皇帝只给朱寅下了一道上諭,让他儘快平叛,不要多耗军粮军餉。

朱寅接到新的任命,在翰林院当眾嘆息道:“吾可离京,吾无畏叛军,

生死置之度外。唯可虑者,皇长子殿下也。”

眾翰林官多有不平者,攘臂愤然说道:

“陛下不纳稚虎之諫言,反要流放稚虎於寧夏,真令朝中忠义之士扼腕嘆息!”

朱寅颇有点“心灰意冷”之色,神情萧疏的对眾翰林和庶吉士说道:

“寅在玉庐(翰林院),与诸位仁兄交好三年,相处十分融洽,寅感念至深。今日一別十分伤感。然君命难违,寅就此拜別,诸君保重啊。”

“皇长子殿下,就拜託各位和满朝袞袞诸公了。”

朱寅说完,当著眾人的面,再擬一道题本。

大意是,战场刀枪无眼,自己难保能平安回来。希望离京之前,能再见一次皇长子,以全君臣、师生之义。

眾翰林见到朱寅的题本,都为之感动。

朱稚虎,真志虑忠纯之臣也!

朱寅很会结交朋友,加上名气大,又宋江一般捨得钱,在朝中人缘很好。翰林院各厅的翰林官,以及庶吉馆的庶吉士们,更是和朱寅“情深义厚”。

如今见到朱寅要离开翰林院,都是依依不捨。

朱寅在翰林院的昌黎祠,焚香祭祀韩愈,说道:

“寅入玉庐三年,遥思先生风采,梦神往之。我辈翰林,岂独待詔於文苑,亦可赋诗於塞上也。但为国家社稷,文人未尝不可马革裹尸。寅若有回京之日,必祷先生灵前。”

眾翰林、庶吉士闻言,不禁为之泪目。遂一起与朱寅祭祀昌黎,为朱寅祈福。

接著,眾人一起送朱寅离开翰林院,曦嘘不已。

想不到连中三元的大明神童,居然被迫离开翰林院,去边塞监军平叛。

三年苦心教授陛下的儿子,结果换来这个结局。

陛下如此薄待忠臣,实在令人齿冷!

眾人不禁想起之前於仁劝諫皇帝的《酒色財气疏》,都觉得於仁骂的对,皇帝越来越不像是圣君了。

雒於仁被削籍为民,如今朱寅也被赶出京师。

朱寅离京前的最后一道题本,再次引起了群臣的注意,

沈一贯等人隨即上奏,希望皇帝准朱寅所请,让他离京之前,和皇长子师生拜別。

这一次,就是不待见朱寅的首辅王锡爵,也以首辅身份,上密揭给皇帝,请求皇帝允朱寅所请。

首辅不喜朱寅是真,可一码归一码,他赞同朱寅拜別皇长子、维护国本的举动。

恶其人,却不废其行。

皇帝也觉得理亏,虽然铁了心要將朱常洛再次禁足在景阳宫,可眼见群臣纷纷上奏,只能勉强同意了朱寅的奏请。

允许朱寅在皇极门右厢房再见一次皇长子,师生拜別。

朱寅得到旨意,当即准备进宫,和朱常洛道別。

这一番道別的戏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