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神童射柳(3 / 5)
堤之下,搭建了一座高台,上面摆著香炉,祭品,河灯等物,是准备用来祭祀屈原的。
隱隱的,还能听到上游和下游举办端午龙舟的喧闹声。
官道很多行人,甚至路过的官员、商人,都被这里的热闹吸引l,纷纷驻足观看,探听究竟。
得知是射柳和祭屈,都不禁感到惊讶。
於是,柳林內外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何时,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也被此地的人群吸引l,下了官道,停留在柳林之外。
马车虽然普通,可马车周围跟著几个佩刀隨从。
马车掀开车帘,走出来一个气度儒雅、身穿道袍的中年男子。他手持一卷书,语气温和问一个老者道:
“老丈,此间作甚”
那乡间老者见这男人看著像个官人,不敢怠慢的行礼道:
“回先生问话,这是本乡大户朱小庄主,在举行端午射柳,很多国子监的读书相公都来参加了。”
“”那中年男子听到“国子监”三字,不禁长眉一扬,隨即带人进入柳林,果然看到柳林之中,很多人还真是士子。
他顿时来了兴趣,乾脆坐在僕人搬来的马扎上,老神在在的看热闹。
他很想看看,这射柳到底有什么名堂,为何连国子监的学生们也来凑热闹。
柳林之中,也设置好了坐席,一张张的铺在地上。朱寅等人跌坐在蓆子上,
大多数都是身穿箭衣,头戴营帽。
箭衣营帽,是国子监学生和官员在举行射礼之时,使用的专服。
作为监生,都有这种箭衣,只是几乎不用,或不是用来练习射箭。
实际上,国子监学生在明初,是必须要学习骑射的。
南雍有专门的“小教场”,就是学生练习骑射武艺、举办射礼的场地。
可惜明初之后,文官执政,武士没落。就连国子监的尚武精神,也荡然一空虽然因为祖制的原因,制度上射礼仍在,但实际上不举办、不重视、不考核、不提倡,名存实亡也。
至此,骑射传统被废弃,士子唯知读书。
朱寅进入国子监大半年了,既没有被组织过种国子监的菜园,也没有被组织过在小教场射箭。
就好像,国子监从来没有农事和射箭这两回事。
所以,朱寅以社主之名义,组织宣社成员参加溧水射柳,眾人都是既新鲜,
又感慨。
他们可是很少摸过弓箭啊。
如今大明很多士子,视射箭为武夫之举,不屑为之(或不能为之)。
却因手无缚鸡之力而沾沾自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士人以贏弱、白瘦为美。所谓“盈盈太瘦生”,居然成为审美时尚。
强健阳刚居然被扭曲矮化为“粗俗、野蛮、鄙陋”。
在朱寅看来,大明女子缠足固然是病態,而士子追求文弱白瘦,不也是病態
朝堂和地方衙门,都被这些“白瘦弱”的文官把持,大明也就成了病態。
宣社的宗旨之一,就是恢復尚武之风,重建男子阳刚强健的审美,当然要藉机组织射礼。
到了辰时一刻,鼓声一响,顿时一副副弓箭被呈上来,弓力从三斗到一石不等。
幸好大明不禁弓箭,否则连弓箭都没有,又怎么举行射礼
朱寅取了一张三斗的软弓,寧採薇也选了三斗软弓。
没错,今日射礼,无论男女士民,都可以尝试。
很多围攻的百姓,也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射个小球。
担任司射礼的是商阳。商阳是宣社成员之中,少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