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是你啊!」(2 / 5)
每遇打仗,优先挑选锐士出征,按所需出兵人数,五丁抽一、三丁抽一两丁抽一,甚至全民皆兵。”
“一旦出征,相应补贴翻两倍,就是军餉了。若是有战果,战后也能受到奖赏。”
眾人闻言,都觉得八旗制度很符合人口少的岱山岛,
靖海军毕竟是海上势力,能搞到多少人口今后很多年,人口都不会增加太多。
这就是最大的短板。
小节帅搞出来的八旗制度,能最大限度的在人口稀少的情况下,激发最大战力。
若是小国这么干,就能威胁到大国啊。
张合想到一个问题:“这好是好,可如此一来,那就是兵民不分了,还有常设兵马么没有常备兵——.“
朱寅笑道:“张大哥问得好,其实就是八个字:番上值守,轮班戍卫!”
“八旗各自抽调两百兵披甲,共一千六百披甲,作为番上成卫,三月一轮班。”
“这一千六百披甲,分为岱山营、衢山营、秀山营、牙卫四部。每营五百披甲,牙卫一百披甲。”
“所有战船,也分属三营。三营巡防诸岛,是应急兵马。”
“至於牙卫,这一百人就是守卫节度府,保卫节帅、留后等將帅的安危。”
“这番上轮成的一千六百披甲,就算平时的常设兵马。但这一千六百人,又不是同时一起替换,还要分批替换-—“
“要保证每个月都有出营,也有入营。除了轮戍者,其他人就半农半训。”
“一旦遇到突发战事,之前轮戍过的人立刻返营,各营兵马就能暴涨。”
向来细心的张不由点头,“还是节帅想到的周到。如此一来,耕战兼顾,
可保无虞。”
“那么不值守的人,该怎么安排训练”
朱寅道:“除非农忙时期,否则三天一训。”
眾人点头。三天一训,不多不少,却是正好。
可见节帅考虑的很周到。
朱寅对古代军事也有了解,又看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看过努尔哈赤练兵,很有体会。
不了解古代练兵的人,总是想当然的以为,军事训练应该像后世现在军队那样,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这样就能出精兵了。
这是个很大的误解,实在想的太简单。
古代军队训练的核心是大操(军阵)和体能力量,再加耐性训练。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大。
就说训练军阵大操,需要长距离的移动,类似於踢足球。根据旗帜指挥变换,穿著甲冑、拿著兵器不断跑位。
更別说骑射训练和自刃战训练了。
训练海战,浆手要高强度的划船增加动力。帆手要不断拉动缆绳,调整巨大的风帆。炮手要不断调整沉重的大炮,搬运炮弹都是重体力活啊。
在古代的营养条件下,若是每天长时间训练,会把人越练越瘦,气血越练越亏。
就算碳水容易补充,微量元素也不容易补充。
除非能做到营养摄入多元化,米麵肉食、奶蛋蔬菜供应足够。古代基层怎么可能做到
明军最精锐的九镇边军,规定每日口粮平时才一升,战时才一升半。这还是满额,实际上还没有。
即便不是满额,军粮后勤压力也让明廷难以承受,只能靠商人输粮。
这就是为何古代精锐要养。在古代战场环境下,没有的战士,耐力和体力就不行,很容易拖死。
当然,训练鬆弛就更不行了。
所以在古代练兵,需要掌握一个度。
不过,朱寅还是想打造一支全天候训练、冠绝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