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奇书(2 / 4)

加入书签

傍边的蒲团上打滚。

“这婴儿-—”徐渭看向寧清尘,“灵气非常,清韵可人,是个聪慧孩儿。稚虎,这是你妹妹么”

朱寅点头:“也算是舍妹,妻妹。”

“哈哈哈!”徐渭不禁纵声大笑,“徐某风霜雪雨六十余年,也算阅人无数,从未见过十岁男童,带一岁之妻妹!”

“稚虎啊稚虎,你也算特立独行了,吾道不孤也。“

他对朱寅是越来越喜欢了。这孩子还真是与眾不同啊。

庄姝和唐蓉都是神色不悦。

什么妻妹不过是童养媳寧大脚的妹妹。至於童养媳,比奴婢又能强多少

稚虎,你和徐渭这种人交往,可不是什么好事啊,对你前程不利。

朱寅转化话题道:“先生看我这茅庐如何本是南朝皇家古寺,今作朱家草庐。只是,这茅庐別苑还没有名字,还请先生赐名。”

说完,举杯相敬。

徐渭看到朱寅一介稚童,却小大人般的煞有其事、老气横秋,联想到自己当年,不禁莞儿一笑。

他看著青山、白云、古松、草庐,摇晃著满头枝,朗然说道:

“此地景色清幽,乃是梁武帝所建松灯寺遗址。但却是先有树,后有寺。建寺之时,古松已有七百年树龄,乃是秦松。”

“哦”朱寅大感意外,他以为这些古松是梁朝的,谁知是秦朝的,那就更加古老了啊。

当然,用肉眼观察,也无法看出古松的具体树龄。

“先生缘何知道的如此详细”

朱寅刚问出这句话就哑然失笑。这才想起,徐渭还是一个方志大家。

徐渭对各地县誌的了解,大明无人能及。此人之博闻强记,实属异数。

果然,徐渭笑道:“山川地理,皆有故事。此处山清水秀,藏风聚气,

焉能方志无传”

“先有秣陵,后有建业。但秣陵之前,更有金陵。”

『始皇帝路过金陵,曾经驻此处。当时正修建秦驰道,规定每隔三丈就要种松树,是为秦松。世人皆知,始皇爱松。“

“这九株古松,你以为是梁武帝送你,却不知是始皇送你啊。”徐渭话中有话的说道。

“原来这九株古松,还是始皇帝送我。”朱寅笑道,“那可是一千八百年的秦鬆了。”

“寅刚好有一架古琴,名曰虎吟,出自唐代琴大师雷威之手,用的料子就是秦松。”

徐渭道:“如此说来,稚虎就是和秦松有缘了。那么这处草庐,就叫秦茹如何”

“秦”朱寅闻言,不禁心生佩服,“先生大才,莫若秦之妙也。

若是换个人取名,多半是什么秦松庐、松风草堂、松雪庵之类的名字,

平平无奇。

可是秦二字,实在是古意天成,而又寓意幽邃啊。

朱寅笑道:“先生好人做到底,既然赐名秦,还请先生墨宝,为秦题名啊。”

说了半天,这才是他的目的。

想要徐渭题字。

徐渭性子豁达,毫不作態,直接说道:“笔墨伺候!”

很快,笔墨纸砚就摆了上来。湖州的中书君,徽州的玄香太守,宣州的褚先生,端州的即墨侯。

四宝都是最好的。

朱寅亲自为徐渭研墨,徐渭抓起中书君,笔势如刀,古意森寒的写下两个狂草大字:秦。

但见气势蓬勃,苍劲奇崛,肆意蝟狂,豪迈清逸,造化天然。

只有两个字,却仿佛山奔海立,风起云涌。

朱寅的书道已经小成,对书法当然有鑑赏能力,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