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若初见(2 / 6)

加入书签

p> 甚至,朱寅还有点小鬱闷。

我练习书法二十年,临了很多魏晋名帖,难道只能和孩童时期的莫是龙、姜立纲相比

就算两人是书道神童,朱寅也不太服气。

周博山忽然吟道:“.—-七日格竹王阳明,龙场悟道逝南安。白沙先生陈献章,十年静坐春阳台——“

他一首吟完,神色玩味。

眾人听他忽然吟诗,不禁纷纷夸讚。

“博士好诗啊,好诗!”

“心学之精微,都在博士咏诵之中矣。”

“言简意,深入浅出,状先贤之大业,峻拔千寻。”

“好一个七日格竹,十年静坐!艰深如涉沧海里,苦志如履关山间,凡心所向,功不捐唐——“

“博士一首诗,可见心学之大,可见道心惟微啊。”

眾人的夸讚虽然都有奉承拍马之嫌,但也因为周博士这首诗真的不差。

读书人都是要脸的。你就算地位再高,可要是诗写的烂,也不好意思夸你啊。

就是王瑞芳,也心不在焉的跟著夸了一句。

朱寅却是摸摸额头,心道:真没有这么好,你们过誉了啊。

他有点惭愧的看向周博土,正对上周博士有点促狭的笑容。

“这首诗不是老夫所作。”周博士慢条斯理的笑道,抖抖宽大的袖子,一指朱寅道:

“此诗,乃是朱寅所作。老夫之前在夫子庙采诗,朱寅当场咏得,虽非七步成诗,却也是诗才敏捷了。“

“这首诗,国子监准备刊印,收入南雍诗集之中。稚虎啊,这润笔费就免了吧,呵呵。”

什么诗人是朱寅真是神童

眾人看向朱寅的神色,再次发生了变化。

因为这首诗有魏普之风,诗品不俗!

能当场赋诗如此,不是神童是什么

“原来,朱小师弟真是神童,难怪十岁就进南雍。”莫韶很是高兴的说道,

“我倒是失敬了。”

眾人眼见朱寅不但书法有成,诗才也不俗,立刻都热情起来,更是不吝讚赏朱寅是神童。他们不知道,朱寅还会骑射、还会操琴。

只有少数人,选择冷眼旁观。

王瑞芳深吸一口气,感觉心中堵得慌。他十岁就作诗,也得到別人夸讚。吟诗作赋也是他引以为傲之事。

他被人称为神童,诗才起码占了一半。

如今听到眾人夸朱寅是神童,不禁鬱闷不已。

你们之前,说我是神童。如今来了个更小的,你们就忘了我。

他是神童,那我呢

王瑞芳可不仅仅是嫉妒,也是出於利益。多了朱寅这个所谓的神童,就多一个竞爭乡试名额的对手。

周博士眼见眾人对朱寅的態度,心中很是满意。

他当眾捧朱寅,当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刻意为之的安排,是有用意的。

朱寅是被人打过招呼的因公入监的学生,他明年是要参加乡试的。

可是乡试名额难得。国子监只有六十个乡试名额。

而且,只有最高级的率正堂学生,积分超过八分,才有获得乡试名额的资格。

朱寅年纪太小,又是新生。他要得到明年的乡试名额,必然要跳级。

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多人不服气,认为国子监徇私,吃相太难看,公然破坏朝廷抢才大典。

怎么办为了平息舆论,就只能让朱寅的神童之名,传遍整个国子监。

有神童的名头罩著,朱寅就算一年之內跳级到率正堂,拿到八个积分,获取乡试名额,那谁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