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你敢吗?(2 / 7)
。
庄姝和唐蓉也都掩口轻笑。
“太难了。”庄廷諫摇头,“老夫之前说过,你不要抱这个希望。你虽算早慧神童,可毕竟连秀才都不是。”
“而考举人,却比考秀才艰难的多。如今在南直隶,上百个秀才,才能考中一个举人。差不多就是百中取一!”
“而且乡试还要复试。徐渭当年参加浙江乡试,初试第一,复试却没过,还是不中。可见其难啊。”
庄廷諫说到这里,不禁有点自得。
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百中取一的者。
不然为何说金举人银进士呢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举人比进士高贵,而是说考举人比考进士,更难!
进士差不多是十取一,举人差不多是百中取一。录取难度差別很大。
庄廷諫继续说道:“生员考乡试,还有一道难关,就是考试名额。”
“不是所有秀才,都有资格参加考试。就说江寧县,虽是京县,可考试名额也只有两百名。”
“江寧县百万人口,有秀才上千人,加上本县户籍的例监生,统共有一千二百多人。”
“一千二百多人,竞爭两百个考试名额,你算算”
朱寅神色肃然的说道:“最多只有六分之一的秀才和例监,才能拿到参加乡试的名额。”
后世很多人以为,明朝只要考中秀才,就能参加乡试,显然是个天大的误解。
庄廷諫点头抚须:“那么你是不是以为,能竞爭到考试名额的六分之一,就是品行兼优的秀才或监生了”
朱寅眉头一皱,“还请叔父指点。”
庄廷諫道:“这两百个名额本就是僧多粥少,可其中最少还有五十个名额,是留给关係户的!”
“只有一百多个名额,是真正留给品学兼优的资深学生。这的確不公平,可事实就是如此。”
“以至於,很多成绩优异的秀才,明明火候到了,却迟迟没有考试的机会,蹉跎终身啊。”
朱寅默认。他哪里不知道,自己明年的乡试名额,一定属於关係户
不然,他只是个例监,入学不到一年,有什么资格参加乡试
由此可见,明朝科举的公平性,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可是,他自己也將是不公平的受益者!
庄廷諫又道:“所以,你入学之后,一定要刻苦学习,迎头赶上,你积分多,说閒话的就少了。
7
“不然,就算你能参加乡试,也会成为眾矢之的。”
“虽说明年考中的可能很小,但也是难得的熟悉机会,不可浪费。”
朱寅明白,他已经开始享受特权了。
因为攀上了权贵,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特权之船,
在庄知县看来,自己明年秋闈下场考不中,也就是熟悉一次乡试流程。
却还要为此占用一个名额。而某个真正有可能考中的秀才,就失去了考试名额。
可见明朝科举的黑暗一面。
庄廷諫说完,从柜子里找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厚厚绢布袋,推到朱寅面前。
“这是老夫当年参加乡试时,准备的应考笔记,以及考后心得。老夫参加三次乡试,科场体会俱在其中。”
“稚虎啊,这些亲笔札记,老夫也是嫩帚自珍,从不轻易示人,都不愿付梓刊印。”
“今日,老夫就送给你了。”
这套科举笔记,庄廷諫向来极为珍视,本来是让儿子传习。可是他有女无子,殊为遗憾。今日送给朱寅,也算託付有人了。
“谢叔父赐经!”朱寅站起来长揖行礼,“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