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赋诗者(2 / 6)
,我也上一柱香吧。”
她话刚落音,却听一人说道:
“王门之说,一条路径事上磨,人人皆可成圣贤。若真能人人致良知,还要礼教何用我等读书又有何用可见想当然耳。””
“王学若用来修炼自身,还算有可取之处。可若是以此教化苍生、普渡万民,那便是缘木求鱼,唐肆求马了。”
朱寅等人回头一看,只见几个身穿澜衫的年轻士子,正有点轻桃的看著王阳明的灵牌。
另一个士子笑道:“佛门说人人都可成佛,王门说人人都可成圣。为何佛门昌盛,而王门没落呢”
第三人摇头道:“简单。信佛者外求,易也。致良知內求,难也。况且世人只为利往,成了圣贤又有何用”
“嗯,说到底还是异端邪说,於事无补。王阳明能从祀大庙,免不了时议所讥。”
朱寅闻言很是无语。
都说书生狂傲,总算见识到了。
王阳明没有资格从祀孔庙,难道朱熹就有资格配祀孔庙么
但这几人显然是朱学门徒,誹谤心学也不奇怪。
都是儒家一脉,理学形而下,心学形而上。几乎是两个极端。
理学在宋朝有其进步意义。但到了晚明就不同了。
如果晚明时期心学取代理学会怎么样
朱寅忽然觉得,华夏的思想信仰问题,或许不是有儒教。
也有可能是—————-儒教还没有达到信仰的高度,孔子不够神化
太世俗了,太功利了,就难以救治人心
这也是儒家最无奈的事情:既要入世,又要避世,在矛盾中纠结千年。
倘若儒教强化“智”和“勇”,斩出腐儒和保守主义的毒害,蜕变昇华,浴火重生,是不是就能成为人间正教
以人为本的儒教,才是后世的王道啊。
改良后的儒教,打著人文主义的大旗,完全能和十字教、某某教分庭抗礼!
这也是王守仁、李赞、王夫之等孜孜以求,想要解决的问题。
可惜,他们都没有成功。
唐蓉和庄姝正说家中长辈尊奉心学,结果就有人当场非议心学。若是她们忍气吞声,那就是不孝之举。
“几位相公,可是府学的高才”唐蓉语气冷清的说道,完全没有行礼的意思。
“奴家请教,在孔庙当著王子的灵牌,非议王子之学,是何道理””
她看到这三个书生腰间都掛著乌木学牌,知道都是府学的学生。
年仅十岁的庄姝也肃然说道:“奴家也要请教。”
那最先说话的士子,最多二十岁。他冷笑道:
“你们两个小姑娘家家,在下和你们说的著么”
他神色倔傲,竟然不接招。
另外两个秀才,年未弱冠,也是微微一笑,全不答腔。
当先之人摇头道:“朝中有没有奸臣,看看大庙就知道了。唉,泣麟伤道穷啊。
朱寅知道,他哀嘆的是,如今的礼崩乐坏。
晚明是理学统治衰微时期。理学中衰,导致人慾横流,世风日下,礼教趋於瓦解。
要不是满清入关,理学也不会再次翻身。
正在唐蓉和庄姝尷尬之际,忽然西边有人喊道:“周博士到了!』
话刚落音,廊房中很多行人一起望东一看,就见一群儒生簇拥著一个青袍学官走来。
周围的行人乱糟糟的一起下跪,异口同声的说道:“草民拜见博士老爷!”
那几个秀才则是没有下拜。他们有权不跪。
朱寅等人无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