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买奴婢(3 / 3)

加入书签

管理

一旦太好说话,被他们心生轻视,以后就难办了。

先恩后威难,先威后恩易。

正在两人要离开之际,忽然一个清稚的声音哭道:

“阿兄!阿兄!你买下额吧!额叫狗蛋!”

“额不识字,可额会养鸟,还会—””

朱寅回头一看,却是个不到十岁的男孩。

“住嘴!”牙头喝道,“养鸟算是什么本事!谁让你说话的,找打!”

那男孩小脸上满是眼泪,“老爷,他长得像额阿兄,额想跟他走”

“放肆!没规矩的东西!”牙头怒了,“跪下!”

“算了。”朱寅赶紧说道,“我买了,再给你六十两!”

那男孩大喜,赶紧跪下磕头:“阿兄-—”

其他奴婢看到这一幕,顿时纷纷叫,喊哥喊姐,喊爹喊妈。

可是朱寅只能硬著心肠不管了。

很快,这个连大名都没有的狗蛋,也办好了奴契。

狗蛋十分激动,似乎朱寅真的像他的阿兄,

等到离开仓库,朱寅忍不住问道:“狗蛋啊,你说你会养鸟,会养什么鸟”

狗蛋回答道:“阿兄,额会养鸽子,还有鹰隼。”

朱寅心中一动,“鸽子什么鸽子”

狗蛋老老实实的回答:“信鸽。”

信鸽朱寅和寧採薇面面相。

一个会养信鸽的孩子,这是捡到宝了

虽然信鸽只能单程送信到固定场所,无法往返,而且並不可靠,长途也未必比马快,可却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优势:

自由飞行,不受地域限制!

只要身上带有一只信鸽,无论是在船上,还是在封闭戒严的城內城外,关內关外,包围圈內,

或者人马难以穿越的高山峻岭、江河湖海都有机会將信传回:

这是马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地方。

明朝养鸽子的很多,北京皇城还有专门的鸽子房,养了大量的鸽子,每天放飞,带著哨子飞行。

但都是玩意儿,没有信鸽。

养信鸽的是前元蒙古人:

据朱寅所知,明朝的信鸽记录几乎没有。信鸽是北方匈奴人的传信方式,非常古老。

唐宋时期也有信鸽。蒙古人更擅长养信鸽。但明朝建立后信鸽极少使用了。

难道这个孩子,和元朝养信鸽的人有关

ps:今天就到这里了,太忙了。关於信鸽的作用,没有那么神。但某种情况下,还是很有用的。比如,从海上送信回来。关於龙套名字,因为名额有限,只能先用粉丝值高和留过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