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拖家带口(3 / 4)
去年其他人种甘蔗挣钱到糖坊买种苗的,这些都由碧云接手去办。
孟晚今年清闲的不得了,甚至比操心店铺生意的常金花还清闲。他空了就带阿砚去街上逛逛,客栈里玩玩。
“面面没,次面面。”阿砚不知道从哪儿翻来个空布袋出来,拿到孟晚面前给他看。
孟晚斜倚在榻上,面前支了架极长的画架,上铺着充作画纸的绢布,绢布上面画着城外的糖坊。
古朴简约的作坊,成群结队的牛车一车车的往糖坊里运输甘蔗,工人们或是将甘蔗榨成汁水,或是搅动长棍熬汤,人物万千各有其态,纤毫毕现,触笔入微。仿佛下一刻就能被拉入画中,尝一尝勺子里熬好的甜腻糖浆。
黄叶追着阿砚跑进来,站在离画架还有四五步远的地方不敢动弹,生怕走动间的尘埃会弄脏了画。
他便是不识字,没什么见识,也知道夫郎画的是珍品。
孟晚早就停了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走过去找阿砚,“昨天不是才吃了面面吗?怎么今日还要,没吃够?”
“要次,面面好次喔。”阿砚把头往孟晚怀里一埋,左右开蹭。
孟晚半扬起双手,他手上和身上都沾染了墨汁和颜料,没法抱阿砚。
“那你去前面叫秋色买米,回来阿爹给你做。”阿砚说的面面不是普通面条,而是孟晚闲暇时叨咕出来的米粉。也不知道哪个步骤不对,没什么弹性,他自己是不爱吃的,倒是阿砚喜欢。
孟晚说完又想到这几天忙着画画都没带阿砚出去玩,便反口道:“算了,阿爹带你去街上玩,回来给你做米粉好不好?”
“好喔!”阿砚在孟晚面前总是一副乖巧的模样。
孟晚净了手脸,又换了身衣裳,牵着阿砚上了街。街上有认识他的会客气地打声招呼,孟晚也没什么架子,同他说话他就回应。
“阿爹,抱!”阿砚走了一小会儿就不想走了。
孟晚一本正经的蹲下身和他说:“阿砚现都快两岁了,要开始锻炼身体,这样长大之后才能像你葛叔一样飞天遁地的,不能总让大人抱。”特别是你阿爹。
阿砚迷茫的看着他,明显不懂什么锻炼身体,只知道阿爹不抱他,瘪嘴就要哭。
孟晚起身牵着他的手,当没看见。
阿砚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又把眼泪憋了回去。
孟晚牵着他走了一会儿,觉得阿砚快累了就抱一阵,一直到祝三爷的米店,这里是他雇佣的掌柜在打理。
“掌柜的,送一百斤精米到宋大人家里去。”
米铺掌柜热情的说:“哎呦,是孟夫郎亲自过来了,小人这就叫人送去,可还缺些其他粮食?”
孟晚想了下,当下盛暑已过,但赫山县的天气还是热气蒸腾,买些绿豆降降暑气也好,“那就再来十五斤绿豆吧。”
从米铺出来,夕阳西落,比晌午的时候凉爽不少。家里有黄叶张罗饭食,孟晚便带着阿砚又在街上逛了逛。
“姐姐!”阿砚趴在孟晚肩头突然喊了一声。
孟晚回头望去,果真是珍娘带着女儿,买了一小筐的龙眼和几包果子。
阿砚也爱吃龙眼,吃完再玩里面的果核,但青杏叮嘱不能给他多吃,否则容易积攒火气,孟晚便极少给他买。
“珍娘,你们这是要回家去了?”既然看见了,孟晚便主动招呼了一声。
珍娘客气的说:“是孟夫郎啊,家里来了客人,我来街上买些果子。”
孟晚把快要滑下去的阿砚往上抱了抱,“既如此我就不耽搁你了。”
珍娘点了点头,带着女儿离开,小女孩乖巧的跟着阿娘走,只是两步三回头的回望阿砚,显然是想和他一起玩。
“客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