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拜访(3 / 4)

加入书签

目光溜向郑老夫人,对方眼神中果然也带着不解。

“为何不准?”

孟晚姿态端的很稳,面对这样带着轻慢的询问,始终心平气和,面色平静,“我婆母擅长庖厨之技,她又不像寻常内宅妇人一样闲得住,也曾自己张罗着开了几家食肆,若有机会她在京中再开食肆,郑老夫人可带着姨小姐过去捧个场。”

郑老夫人的脸色微僵,孟晚一进门喊得是伯母,她自己叫人家孟夫郎。

这会儿孟晚喊她郑老夫人,她又觉得有些被挂了脸色。

郑淑慎在一旁打圆场,“我知道,景行给我们寄过来的信上写了,还有米粉是吗?我们早就想尝尝岭南的风味了。”

孟晚端起茶盏悠闲地抿了一口,“大嫂,你这次回来的太快了,下次再约你去庄子上小住几天。”

“慎哥儿不会去的,如此丢下夫婿,不管内务去住庄子,像什么样子?”郑老夫人语气严肃。

“郑老夫人这就不知了,便是盛京规矩多,也是有大户人家去郊外踏青放风的。人若是天天困于内宅,岂不是没病也被逼疯?而且我宅子上的郎中说了,四处走走散心,与繁衍子嗣也有益处。”孟晚早就猜到郑淑慎当日回来会被郑肃夫妻苛责,他就是故意提及的。

本以为郑老夫人听完会强烈反感,没想到对方竟然隐隐意动,反问孟晚,“真有这番说法?”

孟晚一愣,展颜一笑,“家里郎中确实是这样说的。”

郑老夫人若有所思的看着儿子小腹。

晌午孟晚和两个孩子留在吴家吃午饭,郑肃夫妻识礼,就是看不惯孟晚行商,也不会让客人空着肚子回家。

孟晚就是为了吴昭远和郑淑慎,也得留下吃这顿饭,他是心理强大该吃吃该喝喝,苦了前院阿砚和通儿,吃饭也被郑肃教训规矩。

郑肃年纪大了,在苏州的书院全权交给儿子打理,上京一是不放心儿子儿婿,二是几个老朋友也写信求着他帮忙教导孙辈,再加上吴昭远说宋亭舟也想让儿子拜到郑家门下。只这一条,便令人心动。

郑肃倒不是有什么功利心,只是真心欣赏宋亭舟的为官之道。

这些专注搞文学的文人身上,总是有许多天真烂漫的想法。宋亭舟在岭南的政绩,十分符合许多读书人幻想中的为官者模样,连年迈的郑肃也不例外。

所以吴昭远一去信,交代好书院事务之后,郑肃便带着老妻赴京了。

对阿砚严苛,是因为这位老先生是存着几分想收阿砚为徒的想法的。但怎么说呢,见到阿砚之后,他要比来时失望不少。

这可是三十二岁便官至三品的宋大人之子,天下有多少仰慕宋大人的读书人,还特意跑去昌平访问他故居,题词吟诗的?

他的儿子不该如他一般少年老成,满腹经纶吗?

怎会性情如此跳脱呢?

郑肃不解,甚至想把孩子性格再掰一掰。

于是就算没有正式拜师,阿砚也受到了比通儿严重两倍的管束。

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忍不住唉声叹气,小小年纪,突然觉得这辈子好像到头了。

听说国子监有个班专收纨绔子弟,他什么年纪才能去啊?

这是阿砚目前对长大最强烈的欲望。

孟晚走后,郑老夫人终于忍不住拉郑淑慎到内室详谈。

“你是怎么想的。”

郑淑慎话语中是有怨气的,“娘既然将诗娘都带来了,问我怎么想的还有什么异议吗?我怎么想的还重要吗?”

郑老夫人脸色难看,“你才和那个姓孟的商户相处几回,就开始顶撞尊长了,娘做这些还不是为了你?”

郑淑慎眼眶红了,“我不过是说了句实话,和人家晚哥儿又有什么干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