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明朝第一悬案(2 / 4)

加入书签

继恩,李皇后和其他有几个人打算拥立皇长子。

而且赵光义也有一段时间,不太喜欢他这个太子哦。

所以啊,这赵光义死在皇宫里,太子赵恒虽然没在皇宫,但还是在京城的,再加上遗诏也是让太子继位,都能够如此的暗流涌动。

就朱棣驾崩时的情况,要不提前控制好局面,指不定要出什么大问题呢。

所以,杨荣他们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吗?】

...

“这能有什么问题,这不是基本操作吗?朕真是想不明白,不是说那现代社会人人读书,还有义务教育嘛,这样的阴谋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信啊!”

汉高祖刘邦说道。

...

“傻子呗。”隋炀帝杨广道。

...

看到隋炀帝露脸,隋文帝的脸色立马就黑了下来。

“这混账东西,还有脸接汉高祖的话!”

...

唐太宗道:“这确实就应该要这样做,没什么好怀疑的啊。”

...

【那么,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流传非常广,深入人心的赵匡胤,赵光义的“烛影斧声”的故事。

这也是很多历史学家,学者都会去深入去考究的事情,虽然最后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不可信。

但看看朱棣的死,历史学家,学者们都懒得去考证那些什么野史,懒得说,一句话带过。

那么,我们看看“烛影斧声”的野史是怎么说的?

这个说法最先出现在北宋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和尚文莹的《湘山野录续录》里面。

说是当天晚上,赵匡胤忽然病重,召赵光义过来密谈,左右都离得远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有人看到烛影摇动,赵光义似有退后躲闪的动作,不久,又传出斧柄击打地面的声音,然后是赵匡胤说了一句“好做,好做”,然后就睡觉去了,鼾声如鼓,但五更之后,侍卫发现赵匡胤死了。

这样的一个故事,那当真是从北宋开始,到现代,都有无数的官员,专家,学者在讨论,在考究。

比如司马光,他就不信这个说法,但他在自已的书里,没有记录这个,但记载了个后半截的故事。

就是皇后让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结果王继恩不去找赵德芳,而是去通知了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然后赶紧进入皇宫。

皇后以为是赵德芳来了,结果一看是赵光义,当即就求饶:“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后面到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篇》作者李焘,也是不太信烛影斧声的说法,但又无法确定,所以干脆将两个故事都给搞到了书里。

自此,这件事成了后来历代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包括像清朝的纪晓岚也考究过这个事情,认为烛影斧声的故事根本没有任何提到谋杀的意思,这是后人牵强附会。

到现代,依旧有学者在考究这事,总的来说,就是这个烛影斧声的故事和当时其他的记录啊,规矩啊,情况啊都对应不上,所以应该是假的。

再看看朱棣之死的野史,做梦死,丹药死就不说了,被马云毒死的说法,就一句话,因为经常责备马云,然后马云害怕,就把他毒死了。

阴谋论呢?就是因为朱棣压制文官集团,迁都,下西洋什么的和文官集团有利益冲突,所以朱棣是被害死的。

看到区别了吧?

先不管这些故事啊,记录啊的真假,前者是有记录具体事情的过程,线索指向,所以后人在那里猜来猜去的。

而后者呢?事件的过程,线索是完全没有的,就一个结论!

这不就是,你邻居人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