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这家伙真的太狗了(1 / 14)

加入书签

砍一刀的风暴,以超越拼夕夕内部最乐观预估的速度和强度,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那惊人的数据曲线已经让黄政、秦风等高管连续几天处于肾上腺素飙升的状态。

服务器机房灯火通明,技术团队三班倒,应对着一次次流量洪峰的冲击。

用户增长曲线不再是陡峭,而是近乎垂直的飙升,日活跃用户数和成交总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新着纪录。

后台地图上,代表用户活跃度的光点从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地区疯狂蔓延,迅速点亮了所有一二线城市,最终汇聚成一片令人炫目的炽亮光海。

这已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电商促销活动,它演变成了一种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一种新的网络社交礼仪,甚至是一种带着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集体狂欢。

很快,这股风暴就从普通用户的威信群、朋友圈、Q,刮向了更具公众影响力的领域,财经媒体和社交媒体大V。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一批嗅觉敏锐的财经科技类自媒体。

砍一刀病毒式裂变,拼夕夕日活暴增300%,巨头围剿宣告失败?

揭秘拼夕夕助力现金,一场精心设计的社交博弈与流量狂宴。

补贴大战现奇兵,砍一刀如何四两拨千斤?

百亿补贴输给了砍一刀?阿里惊东在下沉市场遭遇滑铁卢。

诸如此类的分析文章层出不穷,试图从各种角度解读这一现象级玩法。

数据被拿来反复分析,用户心理被深入剖析,社交裂变模型被做成精美的PPT广泛传播。

拼夕夕的股价应声而起,连续拉出几条大阳线,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了赞成票。

随之而来的是更广泛的社会讨论。

几乎所有综合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上,拼夕夕砍一刀、拼夕夕提现成功等相关话题都牢牢占据着前列位置。

热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堪称罕见。

当然,有追捧就必然有争议。

在一片真的拿到了、太爽了的欢呼声中,也开始夹杂着一些质疑的声音。

以毒舌著称的财经评论员狗哥发布了一篇长文,从经济学和游戏设计角度犀利地抨击砍一刀模式。

他在文章中写道:

“这本质上是一种诱饵效应与沉没成本效应的结合体,利用人性中对于差点就赢的不甘与贪婪,驱使用户投入远超商品实际价值的时间与社交资源,其最后的0.01%所需助力值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所谓的金额算法更是一个黑箱,缺乏透明度,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社交收割机,但其中蕴含的伦理风险和对人际关系的消耗,值得警惕......它或许能创造增长神话,但很难构筑健康的品牌忠诚......”

这篇文章起初在精英圈层和小部分认同其观点的用户中传播,获得了一些清醒、有深度的评价。

然而,当它被算法推送到更广泛的、正在狂热参与砍一刀的大众用户面前时,却瞬间引发了巨大的反弹。

评论区迅速被淹没:

“专家?又来个不懂装懂的!老子昨天刚提现200块,我老婆提了100,我同事免费拿了个电饭煲!证据确凿,你在这比比尼玛呢?”

“笑死,自已砍不下来就说模式有问题?你是不没朋友帮你砍啊?”

“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人家真金白银拿出来补贴,到你这就成阴谋论了?”

“我们乐意帮朋友砍,关你屁事?这促进了朋友间的互动,懂吗?”

“专家老爷们,下沉市场老百姓薅点羊毛不容易,您就高抬贵手,别搁这秀优越了行吗?”

“你说的那些词我听不懂,我就知道我拿到了钱,拼夕夕牛逼!”

民众用最朴素的现实体验和结果主义,将这篇看似理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