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圣人合该周游,列国(2 / 4)
臣子之权高于帝王,放在一个封建王朝之内,这便是有了取死之道。
人的野心好比高山上的滚石,一旦开始往下滚落,便再也停不下来。
也就是陆羽。
从一开始这高山上的滚石便被八方来林稳稳抵住,岿然不动,未曾落下,所以朱元璋、朱标二人才能够这般继续平静,未曾产生什么大的波澜。
“那混小子威胁不了你的地位,莫把他给吓走了。旁的人咱这双眼睛或许会看错,但他小子是什么出身,标儿你心里也该清楚。
那后世的光景,莫看我大明朝如今万邦来朝,可相比后世,若两国开战,恐怕转瞬之间便会被对方全然拿下。
而他陆羽生活的那后世,人人平等、老有所依,法律面前执法公正,可不是我大明朝能够媲美的。”
“对待他你大可放手去用,莫怕有什么夺权之意。
他那混小子不是那样的人,即便是再过上一万年,照样不是。”
朱元璋开口。
话里话外自是以他这个太上皇的信誉为陆羽作保。
朱元璋眼神复杂地看向朱标,孩子大了,如今也已是独当一面之日,独掌乾坤,有了九五之尊的天子之权。
如今他朱元璋在这天盛一朝之内的影响力也是不断下滑,也就在天盛一朝元年,或许还能有些老兄弟听他的话。
肉眼可见的是。
等到再过上数载时光,随着各处的国公,譬如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这群人陆陆续续退居二线、退休养老归家。
朝堂之上掌着实权的重臣,自是会被年轻人一一取代。
届时他朱元璋这太上皇,哪怕名义上尊贵,实际上也都没了什么天子职权。
到了那时。
他再如何开口恐怕也无用了。
“还请父皇安心,儿臣知晓,此生绝不会辜负先生。”
朱标微微一笑,说出此等话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挥了挥手,也不知究竟是信了还是未曾相信。
帝王之路,多数皆为孤家寡人。
他朱元璋若非遇到那千古未有、玄之又玄的事,一觉醒来直接出现在后世,还去了紫禁城知晓后世的诸般玄妙,恐怕也放不下那帝王独有的孤寡之心。
一个人当坐上这九五之尊帝王天子的位置后,内心自然而然会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飘飘然,仿佛天下都是自己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是会目空一切。
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魏征死去,房玄龄还有凌烟阁活下来的数个功臣所言,也未必能让他听得进去,成了一个极为顽固的天子。
后世曾有许多人言。
若李世民再活上数年,晚年怕是比汉武帝、比大唐后世子孙中那位有着盛名却晚节不保的李隆基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隆基这位大唐天子是在该死的时候没死,而唐太宗李世民是在该死的时候刚刚好就没了。
否则,帝王一旦昏庸起来,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等朱标离去,朱元璋和马皇后走在一起,拍着马皇后的手,大为感慨,既有欣慰,又有诸多无奈地道:“标儿如今对咱也有瞒着的事儿了,算是件好事。
身为帝王,虽说在咱朱家有不同,但对谁也终不可全信,即便是对陆羽那混小子,加以千古之信任,该防备的也是要有的。”
马皇后张了张嘴,也没开口继续言说,只因皇家的事,家事便是国事,许多事掰扯不清,只是内心也多了几分不安。
对于陆羽这后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