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阆中会师,白杆兵参战(2 / 3)

加入书签

“李将军,夏先生,”马万春指着地图上“松潘”的位置,神色认真的说道,

“菘藩为茶马古道重镇,连接川、藏、甘、青,然近年来受战乱波及,官道阻塞,茶马贸易几近断绝,当地部族林立,心向大明者有之,受清廷拉拢或持观望态度者亦有之。”

他话锋一转,充满信心地说:“但陛下重启盐引茶引之策,实为高明之举!此乃各部族亟需之物。”马万春端起水杯喝了一小口,接着说道,

“祖母分析,我等若能善加利用,宣示大明重返西北、恢复贸易之决心,必能争取到多数部族的支持,至少可保借道无虞,甚至获得补给。此乃‘以利相诱,以势相导’之上策,可化阻力为助力。”

夏完淳眼中闪过赞赏之光:“忠贞侯深谋远虑,攻心为上,如此一来,我军深入敌后,便有了潜在根基,非无源之水矣。”

李来亨重重颔首,他深刻感受到,马万春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六百精锐,更是宝贵的地区人脉、情报和在复杂民族地区行动的战略智慧。

连年战乱导置商路断绝,大明的日子不好过,其实周边少数民族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好!就依马将军与忠贞侯之策,明日开始,陆路西进,如何与沿途土司部落打交道,全赖马将军费心了。”

~~~

从阆中向西,队伍离开嘉陵江流域,开始进入崎岖的蜀北山地。

道路狭窄陡峭,盘旋于群山之间,对于庞大的车队和缺乏山地行军经验的京营士兵、民夫而言,确是极大的考验。

车辆行进缓慢,不时需要人力推拉,士兵们气喘吁吁,民夫们号子声不断,夹杂着骡马的嘶鸣。

偶尔有士兵和民夫失足滑倒,或是有驮马累毙途中,都会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恐慌。

水土不服导致的腹泻、发热也开始在队伍中蔓延,随军郎中和夏完淳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在这片抱怨和疲惫的声浪中,那些西营和闯营出身的年轻人却显得格外镇定,甚至有些漠然。

艾能奇看着一名京营士兵因为推车手上磨出了水泡而龇牙咧嘴,忍不住嗤笑一声,对身边的李来亨低声道:

“驴球子的,这就叫苦了,老子像他们这么大时,跟着八大王从陕西跑到湖广,哪天不是在官军刀口下逃命?饿极了树皮草根都啃过,这他娘的有盐有粮有路走,算个逑!”

李来亨没有笑,但他的眼神同样平静,他扫过眼前蜿蜒的山路,语气平淡地回应:

“是啊,艾大哥,想起来,当年在闯王童子营,被曹变蛟追得三天三夜没合眼,翻过的山比这险十倍,趟过的河比这急百倍。”想起曾经那些苦难,李来亨神情有些恍惚,

“能活下来的,哪个不是阎王爷那儿挂了号又跑回来的。”他顿了顿,看着那些疲惫但仍在坚持的京营士兵,“不过,他们毕竟没经历过这些,慢慢来吧,马将军,你说呢?”

马万春在一旁点头,他虽出身土司世家,但石柱地处偏远,民风彪悍,自幼也是习武跋涉,对此等路途并不陌生。

“李将军说的是,那些京营弟兄能跟着走到这里,已属不易,白杆兵的儿郎们习惯了山地,正好可以多分担些探路、护卫的辛苦。”

庞大的车队(盐车、粮车、辎重车)行进极为缓慢。

白杆兵充分发挥其山地战特长,前哨探路,后卫警戒,身影在险峻处如履平地。

气氛压抑而沉重,艾能奇用粗鲁的方式督促队伍,却也身先士卒,帮助推车。

夏完淳不顾疲惫,和一帮督抚官忙于抚慰、记录、安排医护,李来亨沉默前行,脊背挺直,内心却承受着巨大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