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回来了(1 / 2)

加入书签

侯得贵越说越激动,他活了三十多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壮的苞米苗子。

“林北你是不知道,前两天咱们这边下了霜冻,老支书跟周建国,两个人愁的一晚上没睡觉。”

南方的春天,那就是单纯的春天,春暖花开燕子归来。

但北方可就不一样,尤其是像华北地区,即便是春天,气温跟女人的脸似的,那说变就变了。

今天天气热,能到零上的十七八度,人们把身上穿的毛衣换下来。

可没准到了明天,天气预报说冷空气南下,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冬天,厚衣服再找出来穿上身。

河面结冰碴,长出来的庄稼苗被冻死,都是经常发生的事。

“老周不想眼睁睁看着,还带领大伙扛着柴火,赶在下霜之前点上,拿烟来抗冻。”

这也是村里人的土办法,但有个前提,只能保证小范围的苗子不被冻死。

大面积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人手,谁知道这一场下霜过后,还会不会有下一场。

周建国带着二三百号人,到地里抗霜冻,想着能保多少算多少。

结果等到了第二天,那些没做抗霜冻的地块,地里的苞米苗啥事没有。

整了一晚上,全都白忙乎。

“大伙这才相信你说的,这新品种的苞米种子就是厉害,咱老金沟今年肯定能大丰收!”

林北听着这些,都觉得周建国这人,还真是一点不闲着。

早就说了自已这新品种,既抗旱又抗冻,下霜根本不算什么。

这样的做法他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地里的庄稼苗,关系到秋后的收成。

“行了你接着忙,等完事后去我家里,我从四九城带了不少酒,咱们坐下来喝点。”

虽然才离开七八天,感觉都有半个月,把大伙都聚起来,边喝酒边聊聊天。

“行,喝酒这事儿,我肯定准时到场。”

林北开着大卡车,载着高小娟朝着家的方向驶去,就剩下四五里路,恨不得马上就到了家门。

五分钟过后…

林家的老宅,老书记换下了冬装,穿上了灰色中山装。

这会儿他正在院里,帮着李萍做大酱,提着水桶往缸里加水。

“放下,老支书您这是干啥!”

李萍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这情景立马快步走上前,从老支书手里抢过水桶。

“您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不小心摔着怎么办,这点活我也能干。”

老支书有些生气,索性把水桶放下,坐在凳子上,样子和小孩子似的。

都说是老小孩,人上了年纪后,得像小孩一样哄着。

“我说你咋跟小北那孙子似的,把我当成纸糊的,干点活又没啥。”

“您可别多想,我这不是怕您受伤,您啥都不用做,陪着我唠唠嗑也行。”

“林北娘啊,你才是咱们村最勤快的,这都做上了大酱,咱这里的人就喜欢吃这口。”

不让自已挑水,老支书只好边上打起了下手,拿着根棍子搅和缸里的酱料。

连着三天了雷打不动,天天往院里这边跑,有些话就算不说,李萍也能明白啥意思。

“小北好像走了有些日子了吧,也不见那小子打封电报,到底啥时候回村。”

老支书心里盘算着,上了年纪记性有点差,就觉得这日子过得真慢。

“今天是第八天,老支书您来我家,其实是为了找孙子对吧?”

“说实话,这些天没看到那个混小子,心里还真有点想他。”

“等小北回来了,我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