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光影与极光(1 / 2)

加入书签

莉娜的摄影机“咔嚓”响个不停,眼睛死死盯着取景器,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太神奇了……光丝和极光居然在同步震颤,像在跳一支舞。”

他揣在口袋里的手突然被女孩碰了一下,转头看见她眼底映着漫天流光,指尖指着冰晶石的方向:“你看,它在复制那些声音的形状。”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晶石表面竟浮现出细碎的纹路——海蛎煎的“滋啦”声化作卷曲的橙红色波纹,戳章的“咚咚”声凝成短促的深褐色圆点,孩子们跑调的歌声则是一串跳跃的金亮色曲线,层层叠叠,像把海边的烟火冻成了永恒的图案。

风忽然停了。原本在天幕上飘动的粉紫色极光,竟缓缓向发光的网聚拢,那些彩色光丝像是找到了归宿,顺着极光的脉络往上爬,最后在冰原上空织成了一片半透明的“声之幕”。幕布上,海蛎煎的热气混着葱花的影子慢慢浮现,阿婆系着蓝布围裙,正弯腰给煎锅翻面,嘴里念叨的“多放辣才够味”清清楚楚飘在风里;接着是老邮局的木门“吱呀”一声推开,邮差爷爷戴着老花镜,在明信片角落画小太阳,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最后是海边的沙滩,孩子们光着脚追着海浪跑,小宝摔在沙地上却笑得开怀,手里的小海螺还在“呜呜”地吹着不成调的声响。

“是记忆……”莉娜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的摄影机早已忘了按快门,“晶石把声音变成了画面,连带着那些没说出口的温度都藏在里面了。”她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收到明信片时,信封上的小太阳被暖气烘得有点晕开,当时只觉得可爱,此刻看着幕布上邮差爷爷认真的模样,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那笔小太阳的边缘,被手指蹭得有些模糊——想必是老人画完后,又反复摸了好几遍,生怕颜色不够鲜亮。

女孩忽然从口袋里摸出玉佩,放在冰晶石旁边。玉佩刚一接触晶石的光晕,就发出温润的绿光,那些藏在声之幕角落的细节突然清晰起来:阿婆煎锅旁的小碟子里,放着老伴生前最爱的辣椒酱;邮差爷爷抽屉里,堆着厚厚一沓没寄出的明信片,收件人都是多年前搬去南方的老邻居;孩子们追逐的海浪里,飘着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风筝尾巴上还粘着小宝画的歪歪扭扭的星星。

“这些都是被声音记住的小事啊。”他把口袋里的海蛎干拿出来,放在雪地上,咸香的气息飘向声之幕,阿婆的身影顿了顿,像是闻到了味道,嘴角弯得更厉害了。他忽然想起出发前,阿婆塞给他海蛎干时说:“北极冷,这东西顶饿,也让那边的风尝尝咱海边的味道。”当时只当是老人的絮叨,此刻才明白,那些藏在食物里的牵挂,早被海风裹着,跟着他们翻山越岭,来到了这片冰原。

就在这时,天边的极光突然变了颜色。粉紫色渐渐褪去,化作一片柔和的银白色,像一层薄纱覆盖在声之幕上。冰晶石的光芒也随之减弱,那些彩色纹路慢慢沉入晶石内部,只留下一层淡淡的光晕,像被月光浸润过的玉。莉娜赶紧按下拍摄键,捕捉到银白色极光里,有无数细小的光点在游动——那是孩子们歌声的金亮色,混着海蛎煎的橙红,邮差戳章的深褐,在极光里慢慢散开,像是给北极的夜空撒了一把带着温度的星星。

“极光在‘记住’这些声音。”女孩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冰晶石,玉佩的绿光与晶石的光晕缠在一起,“就像我们记住阿婆的海蛎煎,记住邮差爷爷的小太阳,北极也记住了海边的故事。”

不知过了多久,极光慢慢褪去,声之幕化作细碎的光粒,散在冰原的风里。莉娜关掉摄影机,低头查看内存卡,忽然“呀”了一声:“你们看,最后那段极光里,光点组成了风筝的形状!”屏幕上,银白色的极光背景里,一串金亮色的光点拼成了小宝那只断了线的风筝,尾巴上的星星清晰可见,像是被北极的风轻轻托着,在天幕上飘向远方。

他把录音笔揣回心口,那里还留着海蛎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