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恼怒的王家屏(2 / 2)
保对倭地之掌控,不致尾大不掉。”
这一套“藩王镇守、流官统筹”的混合治理模式被朱翊钧清晰地勾勒出来。
本质上,他是想将治理成本和风险部分转嫁给即将就藩的藩王们,同时保留中央的核心控制权……
为此,他甚至愿意在诸多藩王头上,安上两个能管的住他们的大人物。
一个是舟山将军。
一个是总督。
当然,臣子能不能管的住藩王,还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首辅申时行听完,低着头,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暗自叫苦,涌起一阵无力感:“唉……陛下这开拓之心,真是亘古未有。南洋之事方才议定,倭地这更为棘手的摊子又至。”
“分封诸王,牵涉众多,利益纠葛,章程拟定更是千头万绪,这……这真是一刻也不得清闲啊……”
户部尚书张学颜则是眉头紧锁,他从财政角度提出了质疑:“陛下此策,固然有减轻朝廷长期耗用之考量。然……然分封诸王,初时之册封、建府、赏赐,乃至其初期立足之支持,皆需朝廷投入巨资。”
“诸藩能否如期稳定地方、产生收益,尚在未定之天。臣恐……恐前期所费,亦非小数,徒增国库负担耳。”
他担心这看似省钱的方案,前期投入可能更大,成了一个无底洞。
兵部尚书方逢时则从军事和安全角度思考,他沉吟道:“陛下,分封诸王,各拥兵力,虽受总督府节制,然天长日久,难免形成割据之势。”
“倭地远离中原,若诸藩心怀异志,相互攻伐,或联兵自重,届时朝廷鞭长莫及,恐再生祸乱,反噬自身。昔日汉初七国之乱,不可不察也。”
其他官员也纷纷低声议论,有的认为此策能更快稳定倭地,有的则担忧会重蹈历史上藩镇割据的覆辙,更有人觉得在倭地这种刚刚征服、情况复杂的地方分封亲王,是否过于冒险,不如维持目前的军管状态,徐徐图之。
乾清宫内,因为皇帝这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关于帝国新领土命运的热烈讨论。
每个人都从自已的职责和认知出发,提出赞同、疑虑或反对的意见。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并未打断,他知道,治理倭地远比征服它更为复杂,需要权衡各方利益,考量长远得失。
而他提出的“分封与流官并立”之策,无疑是在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
可朱翊钧却也清楚,所谓的分封亲王,设置流官,这都是想要彻底征服那片土地的手段……
这些都是可以谈的,朱翊钧“从不搞一言堂”。
王家屏这个礼法的坚定维护者,听着大臣们的进言,心中越发不快。
为何,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都在提意见,却没有一个敢直面问题,反驳陛下呢,那倭地有什么好治理的……什么前期分封,设置流官,难不成,还真的想把小人之国,变成华夏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