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布囊藏证(1 / 2)

加入书签

随着王记铁匠铺的证词、苏氏指甲缝中的青衫丝线、以及后花园现的带血布扣等一系列铁证的浮现,周承业的罪行已然昭然若揭。

然而,最核心的直接证据——那柄刻有“承”

字的特制雁翎刀凶器,以及那件沾染了更多血迹和可能留有其他罪证的青色旧长衫,却依旧下落不明。

找不到它们,案件总像是缺了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梁铮、秦泰等人再次聚在一起,分析这些关键证物的可能去向。

周承业并非蠢人,他深知这些物品的危害,绝不会随意丢弃在容易被现的地方。

“他案当日凌晨,曾以‘巡查漕运码头’为由外出,官袍下摆沾染了通惠河沿岸的河泥。”

梁铮沉吟道,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周府到通惠河的路线,“周府距离通惠河不过半里之遥,往来便捷。

若他要处理凶器、血衣等体积不大却至关重要的罪证,还有比投入水流湍急、河道宽阔的通惠河更‘干净利落’的办法吗?”

这个推断合情合理。

通惠河作为连接京城与通州漕运的重要水道,水深流急,每日船只往来如织,将物品抛入河中,确实极难查找,几乎可以做到“毁尸灭迹”

秦泰当机立断:“我即刻调锦衣卫水师的人过来!

就算把通惠河通州段翻个底朝天,也要把这些东西捞出来!”

命令很快下达。

隶属于锦衣卫的、一支擅长水下作业的小分队被紧急调往通州。

他们驾驶着数艘小船,配备了铁钩、挠爪、拖网等专业工具,根据周承业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水流方向,重点对周府附近通惠河下游的一段河道,进行了拉网式的搜寻。

时值深秋,河水已经颇为寒凉。

水师兵卒们冒着冷风,在宽阔的河面上日夜不停地忙碌着。

铁钩在河底淤泥中反复刮擦、探索,拖网在可能沉积杂物的回水湾处一次次撒下收起。

这无疑是大海捞针,但每个人都清楚这些证物的重要性。

第一天,毫无所获。

打捞上来的多是些烂木头、破瓦罐、水草等河底垃圾。

第二天,依旧只有些寻常杂物。

气氛渐渐有些凝重。

难道周承业将罪证处理到了其他地方?或者,已经被河水冲到了更下游?

直到第三天下午,日头已经开始西斜,秋日的寒意愈明显。

一艘负责在距离周府后巷河道出口约一里处、一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浅滩附近进行打捞的小船,终于传来了消息!

一名水兵在用挠爪探索一处水草特别茂密的河滩时,感觉爪尖勾住了一个沉重、颇有韧性的物体。

他小心地、一点一点地将那物体从淤泥和水草中拖拽出来。

那是一个用厚实的、浸过桐油的粗布紧密包裹、捆扎成的包裹,约莫一尺见方,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水里,颜色深暗,外面还缠绕着一些水草,显得肮脏不堪,但包裹本身似乎颇为完整,密封性很好。

“找到了!

可能就是这个!”

小船上传来压抑着兴奋的呼喊声。

包裹被迅而小心地运抵岸边,呈送到早已等候在此的梁铮、秦泰等人面前。

所有无关人等都被清退,只剩下核心查案人员。

在无数道紧张而期盼的目光注视下,一名戴着麂皮手套的锦衣卫校尉,用匕小心地割开了包裹上已经被水泡得硬、但依旧牢固的麻绳。

粗布被一层层揭开,一股混合着河水腥气、铁锈和淡淡血腥的复杂气味弥漫开来。

包裹内的物品,一件件呈现在众人眼前,每出现一件,都让周围的气氛凝固一分:

最上面,是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