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蛛丝马迹(1 / 2)
丹露一案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梁铮虽加派了人手,命捕快们四处查访五年前与“荟贤楼”
及那场贵胄宴席相关的所有人等,但时隔久远,人事变迁,记忆模糊,卷宗记录更是语焉不详或干脆缺失。
线索如同散入江河的沙粒,打捞起来异常艰难,进展缓慢得令人心焦。
元元除了打理府内日益繁杂的账务,多了个新习惯——时常借着“外出采买”
的名头,带着心腹丫鬟扁豆流连于市井街巷。
她并非漫无目的,目光总是细致地掠过街边摊贩、茶楼酒肆的闲谈客、甚至倚门唠嗑的妇人。
她试图从这些最日常的烟火气中,捕捉任何可能与孩童失踪、或是与丹露、芙蕖弟弟这类人物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知道,官府的查访有时不及街头巷尾的流言更能折射真相的阴影。
几日不见赵彦茹,元元起初并未在意。
世家贵女,偶尔因家中事务或长辈约束,十天半月不出门也是常事。
这日,孟承宇随梁铮一同回府商议军务与案情的交叉事宜,眉宇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
趁着间隙,他对元元低声道:“我母亲前两日下了帖,邀彦茹过府赏花品茶,昨日又下一次,皆被赵夫人以彦茹身体不适婉拒了。
以往…赵夫人并不如此阻拦。”
孟家是手握实权的武将世家,与赵家这等文臣世家联姻,本是双方乐见其成的好事。
吴氏此番异常回绝,让孟承宇直觉有些不对劲。
元元闻言,心下也是一动。
想起那日赵彦茹欲言又止的神情,以及她提及需等长兄归来的话,一种不安隐隐浮现。
“明日一早,我递帖去赵府探望一下。”
元元当即决定。
然而次日,元元的拜帖却如同石沉大海。
赵府门前,一位面容严肃的管事嬷嬷拦住了她,语气虽勉强算得上恭敬,眼神却带着毫不掩饰的疏离与挑剔:“梁少夫人有心了。
只是我家小姐近日确实身子欠安,需要静养,实在不便见客。
夫人您请回吧。”
话语是标准的推脱之辞,但那嬷嬷打量元元的目光,却透着一股“你这等小门小户出身、惯爱抛头露面的妇人,莫要带累我家姑娘名声”
的鄙夷意味。
元元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既纳闷又那股不安愈清晰。
吴氏的态度转变得太快太决绝,这绝不仅仅是“静养”
那么简单。
她带着扁豆和随后跟来的毛豆,心事重重地往回走。
行至一处街角,忽见前方略有骚动。
只见穿着素净仵作服的陶铃铃,正有些吃力地将一个衣着讲究、挣扎着的女子往一辆带棚的马车里塞。
那女子裙摆精致,鞋尖上缀的珍珠显示其身份不凡。
陶铃铃抬眼瞧见元元,非但没躲闪,反而急急递来一个求助的眼神。
元元立刻带人上前。
掀开车帘,只见车内除了陶铃铃那对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公婆,还有一位泪痕斑驳、容色惊人的貌美女子!
陶铃铃松了口气,快解释道:“我陪公婆来药铺收租,顺道给二老请个平安脉。
恰好撞见这位娘子要买砒霜!
她对掌柜的说要毒耗子,可言语闪烁,手都在抖,神色更是不对劲极了。
我觉着蹊跷,便先将人拦下。
问了掌柜的才知,她竟是赵府上二公子的妾室芙蕖。”
陶铃铃语气凝重,砒霜乃剧毒,岂是能随意买卖的?且她也听闻芙蕖之前来大理寺认尸的事儿,心里推测,芙蕖此举,背后恐有与案件关键的隐情。
元元心中一震,面上却尽量温和,对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