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莲池寺凶影(1 / 3)

加入书签

顺着“莲心绣坊”

和失踪绣娘“桃枝”

的线索,大理寺和巡防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排查。

范围迅缩小,一个令人心惊胆战、又隐隐指向真相的共性浮出水面——不仅第四位死者是莲心绣坊的绣娘,随着第五、第六、第七具无头女尸在城郊乱坟岗边缘、废弃驿站马棚、干涸河床陆续被现,调查证实,所有已现的死者,无论最终身份是否完全确认,都曾在“莲心绣坊”

做过长短不一的活计!

她们或是正式的绣娘,或是帮佣的杂役、浆洗妇!

她们都住在绣坊附近租金低廉、鱼龙混杂的杂院里,或者本身就是无依无靠、投奔绣坊谋生的孤女!

更关键的线索,来自对绣坊老板孙寡妇的反复、甚至带着威压的盘问,以及对其他绣娘们恐惧中夹杂着回忆的询问:这些女子在失踪前的一段时间,都曾去过同一个地方——城西香火极其鼎盛的“莲池寺”

烧香祈福!

莲池寺,建于前朝,在永乐年间因靠近皇家园林,加之寺内一方巨大的莲池颇具盛名,吸引了无数香客,鱼龙混杂。

既有达官显贵的家眷仆从前呼后拥,也有虔诚的普通百姓,更有许多像绣娘们这样,生活困苦、祈求平安或姻缘的底层女子。

梁铮与孟承宇立刻调集人手,亲自带队前往莲池寺。

寺庙规模宏大,殿宇重重,僧侣众多,香客更是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香火气息。

住持大师是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僧,听闻来意,面露悲悯,双手合十,沉吟片刻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确有一位施主,近几个月来,常在女香客们离开后,独自在偏殿角落或莲池边的僻静处徘徊。

他总是戴着一顶宽檐斗笠,压得很低,贫僧也未曾看清其面容。

身形…中等偏瘦。

说话声音嘶哑低沉,像是刻意压着嗓子…贫僧曾与他搭过一言,他只含糊说是为家中久病的母亲祈福,便匆匆离去,不愿多谈。”

“戴斗笠的男人!

声音嘶哑,刻意压低!”

这条线索如同暗夜中的北斗,价值千金!

孟承宇当机立断,立刻派人调来了军中最好的画师,根据住持和几位见过斗笠男的知客僧和扫地僧的描述进行画像。

然而,画师技艺虽精,但僧侣们的描述过于模糊抽象(“脸好像有点长…”

、“鼻子…似乎不塌?”

、“眼睛不大不小吧…”

),画出来的肖像十分粗糙,面目模糊不清,如同蒙着厚厚的面纱,根本无法用于辨识。

元元拿着那张如同抽象派涂鸦的画像,急得在禅房里团团转,几乎要抓狂:“这…这画得跟鬼画符似的,谁认得出来啊!

大海捞针也比这强!”

“画成这样谁认得?看我的!”

一个骄纵却带着强烈自信的声音响起。

只见一直跟在孟承宇后面、显得有些百无聊赖的赵彦茹,突然一把夺过画师手中的画笔和一张上好的宣纸,不耐烦地挥挥手,“起开起开!

别在这碍手碍脚!”

她平日里顽劣骄纵的形象瞬间褪去。

此刻,她屏息凝神,提笔沾墨,手腕悬停,整个人散出一种与平日截然不同的专注气场。

笔尖落下,勾勒、晕染,动作流畅娴熟,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风范。

寥寥数笔,一个戴着宽檐斗笠、微微侧身的男子轮廓便跃然纸上!

她不再依赖那些模糊的形容词,而是引导着僧侣们回忆具体的细节:“他撩开斗笠边缘喝水时,颧骨是不是这里特别高?像这样…”

“嘴角…嘴角下边,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有颗芝麻粒大小的黑痣?大概在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