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苏青靡想帮她一把(2 / 2)
些躲闪,她低下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我还没想好。我觉得我的剧本还有很多不足,人物对话不够自然,情节也有点拖沓,等我修改好了再说吧。”
苏青玉还想劝,却被苏青靡用眼神制止了。
苏青靡一直坐在旁边静静看着,王若萱刚才眼里的光亮与迅速的黯淡,她看得一清二楚。
那不是“觉得不足”的犹豫,而是藏着深深的胆怯——像一株长在墙角的小草,好不容易看到点阳光,却又怕阳光太烈,把自己晒枯。
她心里瞬间就明白了——王若萱不是不想投稿,是不敢。
脑海里闪过原小说里关于王若萱的描写,那些文字此刻变得格外清晰:王若萱五岁那年被半身不遂的奶奶捡到。祖孙俩挤在城南巷子深处的小平房里,屋顶漏雨,墙皮一刮就掉,唯一像样的家具是奶奶的陪嫁旧木柜,柜顶上总摆着半瓶最便宜的止痛片——那是给奶奶治腿疼的,一片两毛钱,够买三个白面馒头。
为了凑学费和奶奶的药钱,王若萱从高中就开始千方百计的赚钱:早上天不亮去巷口卖豆浆油条,中午在学校食堂帮工换午饭,晚上还要来这家国营餐厅洗盘子,从七点忙到十点,三个小时赚一块五毛钱。
这样的家境,让她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
她怕自己熬了无数个通宵写出来的文章,投出去连编辑的眼睛都进不了,白白浪费了本该去洗盘子赚药钱的时间;更怕万一真的运气好被看中,那点微薄的名气会招来麻烦——城南巷子里的人眼睛都尖着呢,张家婶子会嚼舌根说“穷丫头还想当文化人,心比天高”,李家大爷会阴阳怪气“挣了稿费也不知道给邻居分点,小气鬼”,甚至还有人会上门借钱,借了不还还说“你都能上报纸了,还在乎这点钱?”。
在这个“枪打出头鸟”的年代,一个没背景没靠山的穷丫头,太怕“显眼”带来的灾难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