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口红画的太阳还没干(2 / 3)
微寒的街巷。
阳光稀薄,风还带着冬的余韵,吹得路边梧桐的新芽轻轻打颤。
她们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熟悉的菜市场,绕过那家总放邓丽君老歌的修鞋铺,走过林野中学时每天必经的天桥。
一个小时后,脚步停了下来。
面前是一家早已倒闭的老照相馆,玻璃门紧闭,贴着泛黄的价目表:“儿童写真88元起”“才艺比赛照立等可取”。
油漆剥落的招牌上,“微笑影像”四个字只剩“微笑”还依稀可辨。
林野蹲下,掏出手机打开电筒,光束照进昏暗的店内。
积灰的柜台、倾倒的椅子、墙上挂着一幅裂开的全家福镜框——一切都被时间封存。
“妈,”她指着柜台,声音很轻,“你当年就坐那儿等我。”
周慧敏没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那道光。
然后,她忽然抬起手,指尖轻轻碰了碰玻璃门,留下一个带着口红印的掌纹,鲜红如初升的太阳。
公交车站就在十米外,站牌锈迹斑斑,候车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老人。
林野扶着母亲慢慢走过去,让她坐下。
她站在一旁,望着远处驶来的车影,心里涌起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走了半生荆棘路,终于踏上了某段无需言说的归途。
就在这时,周慧敏的身体忽然轻轻一震。
她的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抖动,握着拐杖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呼吸变得急促,肩膀僵硬地耸起,整个人像一张拉到极限的弓,随时可能断裂。
林野立刻蹲下,将她紧紧抱住。
那一瞬间,她闻到了母亲身上熟悉的药香,混着一点点孩童般的汗味。
她感受到那具瘦弱身躯里传来的剧烈紧绷——就像六岁那年,她在高烧中抽搐,母亲也是这样抱着她冲进医院的雨夜里。
只是这一次,换她成了那个支撑的人。
公交车缓缓驶过街角,车窗上倒映着暮色渐沉的天光。
林野仍蹲在站台长椅前,双臂环抱着母亲瘦削的身躯,掌心能清晰感受到她背部肌肉的颤抖——那是一种熟悉的、被记忆撕裂后的余震。
周慧敏的手指松开了拐杖,像枯枝般垂落,却仍无意识地抽搐着,仿佛还在敲打某个看不见的琴键。
路人迟疑地收回手机,眼神里有不解,也有敬而远之的谨慎。
林野没解释,只是更紧地贴住母亲的额头,将她的太阳穴轻轻抵在自己颈侧。
那里还残留着清晨阳光晒过的温度,温热得近乎真实。
她闭上眼,喉间缓缓流出一段旋律——《野性的呼唤》广播剧的片头曲,沙哑、断续,像从旧磁带里爬出来的声音。
这是她童年每晚躲在被窝里听的唯一慰藉,也是母亲曾允许她“体面”出现在镜头前时,背景音乐里反复播放的那一段。
音符在冷风中飘散,不成调,却执拗地持续着。
一秒,两秒……第三分钟过去,周慧敏急促的呼吸终于缓了下来。
她睁眼,目光空茫地落在林野脸上,嘴唇动了动:“野野……琴练了吗?”
不是问现在,也不是问明天。
是三十年前那个雨夜的回声。
是六级考级前一周,她因错了一个升F音被罚抄谱子五十遍的那个晚上。
是林野跪在钢琴边哭着说“我弹不了”的那一刻。
林野没有纠正她,也没有提醒她“我已经不考级了”。
她只是轻轻扶起母亲,捡起拐杖,握进她冰凉的手心,然后低声说:“练了,妈,我弹给你听。”
回家的路上,两人走得很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