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断弦的共振(2 / 3)
干扰。
林国栋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袖口磨出毛边,腰间挂着旧工具包。
他照常接了一段模拟水管,拧紧螺丝,放水试压。
麦克风架在他斜上方半米处,像一只静默的眼睛。
整个过程持续三十七分钟。
没有对话,没有眼神交流。
只有金属轻碰的脆响、水流穿过管道的汩汩声、扳手调整角度时细微的摩擦。
中间他咳了两声,一次是因为粉尘入喉,另一次——或许只是情绪的缝隙被风吹了一下。
最末尾,他关掉水源,摘下手套,长长呼出一口气。
那一声叹息极轻,像落叶坠地前的最后一颤。
林野全程没出声。
她坐在角落监听耳机,手指攥着衣角,直到录音结束才发觉掌心已被指甲掐红。
当晚,江予安来工作室协助混音。
他戴着降噪耳机逐帧处理背景杂音,忽然停下动作。
“等等。”他放大最后一分钟的波形图,指着一段几乎贴着噪音底线的起伏,“这里有声音……几乎听不见,但它是连续的。”
林野凑近屏幕。
只见在水流残响之间,藏着一段极其微弱的哼唱,断续不成调,却被精准捕捉下来。
江予安缓慢拉高增益。
旋律渐渐浮现——
那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最后一句,尾音拖得很长,像是怕惊扰什么,又像是终于敢说出口。
他看向林野,没点破,只是默默将这段声波导出,转为可视频率数据。
“或许可以用灯光表现它。”他说,“水流是蓝,这句……可以是一点黄,很小,但在角落一直跳着。”
林野没回应。
她盯着屏幕上那道微弱却执着的波纹,忽然觉得心口的荆棘不痛了。
它们安静地伏在那里,仿佛第一次,不是扎进血肉,而是轻轻托住了什么。
几天后,一个包裹寄到她工作室。牛皮纸盒,无寄件人信息。
她拆开,里面躺着一只木盒,沉甸甸的。
掀开盖子瞬间,指尖触到一丝温润的震动——
是那个她童年弄坏的节拍器。
银壳凹陷处已打磨平整,发条重新校准,指针左右摆动,规律而坚定,像一颗不肯停跳的心脏。
盒底刻着三个小字,刀痕深浅不一,看得出是用手一点点凿出来的:
修好了。
首演前夜,雨停了,城市在湿漉漉的寂静中喘息。
林野坐在工作室的地板上,背靠着沙发,怀里抱着那只沉甸甸的木盒。
节拍器的银壳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指针左右摆动,发出细微而规律的“咔、咔”声,像某种古老的心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
她盯着那三个刻在盒底的字——“修好了。”
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爱你”。
只是“修好了”。
可这三个字,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沉重地砸进她心里。
她忽然想起五岁那年,钢琴考级失败,周慧敏当着亲戚的面一巴掌扇在她脸上,说“丢人现眼”。
她蹲在墙角发抖,眼泪都不敢掉下来。
然后,一只手悄悄伸过来,粗糙、宽厚,掌心躺着一块水果糖,包装纸皱巴巴的。
林国栋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转身走了。
那时她以为那是怯懦,是逃避,是又一次的缺席。
现在她才懂,那不是离开,而是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