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火盆边的守夜人(2 / 3)

加入书签

字、摆放火盆,动作坚定却不带悲壮,他忽然觉得自己当年的问题太轻佻了。

他低声对唐薇说:“她终于不卖痛了,可我们习惯了赊账。”

是啊,多少人靠着她的痛苦获得共鸣、找到出口、完成自我疗愈?

而当她决定不再提供这份“情绪供给”时,他们会怎样?

他握紧了采访本,上面写着准备提问的一句话:“如果没人再需要你,你还写吗?”

这不是挑衅。

这是替所有曾借她文字活下来的人问的。

远处传来轻微响动,像是落叶被踩碎的声音。

林野转头望向入口,身影未现,但她知道——有些东西正在靠近。

不是人,是执念。

那些未曾说出的话,那些藏在枕头下的泪痕,那些被父母否定的梦想、被压抑的愤怒、被误解的爱意……都在暗夜里苏醒,循着火的气味而来。

她低头看了看手腕内侧的荆棘纹身——曾经密布如网,如今线条稀疏了许多,颜色也从发黑溃烂转为淡淡的褐青。

它还在,但不再掌控她。

风停了片刻。

祭坛上的火盆静静等候。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一队人正朝这里集结。

她们手中握着灯牌,脚步沉重如死亡。

其中一人仰头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定位红点,嘴唇微微颤抖。

她记得很清楚,林野在《荆棘摇篮》完结篇里写过一句话: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因为听见我的故事而敢哭出声,这一切就值得。”范晓芸站在警戒线外,风把她的大衣下摆吹得猎猎作响。

她手中的灯牌亮着刺目的红光,“你还欠我们一个结局”几个字像钉子扎进夜色里。

身后十几名粉丝沉默地伫立,有人低头攥着纸笔,有人眼眶发红,仿佛来参加一场未被邀请的葬礼。

林野没有动。

她蹲在火盆前,手指轻轻拂过“归”字的最后一笔。

火焰还未点燃,但她的掌心已经微微出汗。

她听见范晓芸的声音撕开寂静,带着哭腔与控诉:“你说你要替我们说出不敢说的话!你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哭出声就值得!可你现在要烧掉一切——那你当初为什么写?你知不知道多少人靠着你的文字活着?”

那声音像一根旧针,扎进记忆深处某个早已结痂的伤口。

林野缓缓抬头,目光穿过摇曳的灰线与未燃的火堆,落在范晓芸脸上。

这张脸她曾在签售会上见过,那时对方递来一本翻烂了的《日记本的灰烬》,说:“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不是疯子。”如今这双眼睛却盛满了被背叛的痛。

“我替你说的时候,你也沉默了。”林野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得如同刀刻,“你听着,点头,流泪,然后回家继续吃饭、上班、假装一切都好。现在我不说了,你就说我扔你们进了黑夜?”

她站起身,胸口的荆棘纹身隐隐发烫,像是感应到了某种集体性的痛苦正在逼近。

但她没有退缩。

“可黑夜从来就在那里,范晓芸。我只是曾经举了盏灯——但现在,该你们自己学会点火了。”

人群静了下来。

有人低头看着手中的纸条,指尖微微颤抖;有人悄悄熄灭了直播设备的红点。

只有风在断窗间穿行,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又落下。

范晓芸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话。

她慢慢抬起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展开时,墨迹有些晕染,像是被泪水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