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佳期渐近(1 / 5)

加入书签

    众人又聊了一阵闲篇,四人这才起身告辞,原本主家是要宴请他们一行的,只是诸位的心思都不在此,推说家里有事,来日方长,在一阵推手功夫之后才罢。这却是杨彦之的看家本事之一,他亦晓得葛自澹是不想和这些江湖人打太多交道的,那怕听起来、看起来甚是正派之人也不成,应应景就已经很充分了。

    四人从黄家出来的时候,亦是上午十一时了,又在些会馆前转过,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后,就在附近找了家饭店,几人随便用了餐点后,午后接着在街上闲逛。只是今日是南方的小年,作为南方的都市,珠港人大多数都是要忙着过节的,这时还能做些生意的多是内陆省份而且是偏北向的来人,而好在几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地方会馆,所以寻个有地方特色的吃食倒也容易,只是用餐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亨亚日也是边用餐,边想着上午先生在黄宅说过的穷文富武的那番话,实在是让他印象深刻,又别有所思。亨亚日通过观看拳经,也是知晓,能够成为宗师一方的人,就不单单在武学拳脚上有独到之处,必然在文化修养上也会要高人一等。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说其它,就拿拳经的编纂来说,你要是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莫说写了,就是读也未见得读的通畅,如何又能编纂教人的东西来?而且底蕴浅了,你或许根本就表达不清楚你所欲言之事,甚至会是错误的,拿那不清不楚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来传家,莫非嫌自己仅仅是遗祸子孙还不够,还要荼毒个遍才好?所以那些能说还能用文字表达得清楚的宗师,必然在文化修养上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况且有不少的宗师会把他对人生的感悟也融入到招式招法中来,丰富自家的功夫内涵。所以对一般武者而言,除了家里要富裕,负担得起子弟习练而外,也是要有足够的文化素养的,对于有志于成就宗师者而言,要想最终达成初衷,两者不可偏颇。当然了,文化修养也并不等同于书本知识,在这修心养性的一方面里,反倒更像是家学里那些教授礼法和做人道理的东西。只是这里的基础是你要识字,要读书明理,只是一个偏重做人的理,一个偏重的做事情的理。好在新学里,对学生而言,无论那方面的理也都是会教的,即使它有些理明显是讲歪了的。

    下午在这各处会馆周边一直逛到很晚,一行人这才志得意满的启程回了杨宅,这明显是内陆多省风俗的缩影。只是回到杨宅后,大家稍稍洗漱完就是到了晚餐的时候,晚餐杨宅给众人准备的是年糕、粽子,另外还煲了一锅老鸭汤,对于少尝正宗南方家常的偏北方向的人而言,新鲜感是十足的。

    亨亚日读拳经、练拳脚,休息一晚后,晨跑之余再习新招法,日子过的很是充实,而且自不熬夜读史后,感觉自己的觉睡的稍浅一些,第二天起的更早,却精神依旧饱满。

    农历二十五这日,杨彦之带着众人去的是商业氛围更足的都市闹市区,里面各种店铺和第一日看的杂货铺和马路市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门口都高大气派,房屋窗明几净,室内富丽堂皇的,迎宾和门童站在各式店铺的大门口,热情的带着笑招呼你。你若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甚至都羞于进去一观,好在一行几人自然不存在这种问题。

    在这里,杨彦之带着给大家分别做了过年穿的新衣,尤其是亨亚日,竟是给他一连准备了三套之多。除了一套是剪裁精细的传统长袍大褂外,另两套都是西式洋服,样式上稍有差别,一个是格里斯风,另一样是兰西样。珠港作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