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教坊(2 / 3)

加入书签

出一声低柔的颤音,旋即被窗外的雨声与厨房飘来的米粥香气裹住,消散在袅袅弥散的晨雾里。

    随着天边透出一抹淡淡的青灰色。龙华别苑最高的望楼里,有人推开半扇窗,伸手接住檐角滴落的雨水,指尖冰凉。风里除了桂花与檀木的香气,又多了几分厨房新蒸胡饼的麦香,混着雨水的湿气,格外勾人。

    成从低矮的石榴树弯下枝桠,猩红的花瓣落在积水里,随波轻轻晃动,像是揉碎了的胭脂,晕开一地的温柔。偶尔有晨间觅食的雀鸟落在枝头,抖落羽毛上的水珠,啾鸣一声,又扑棱着翅膀飞向厨房方向,似是被那烟火气吸引。

    满院的雨声、隐约的乐音与厨房持续的烟火声响交织在一起,在这清晨的教坊司里静静流淌,织就一幅既有雅致韵律,又藏着人间暖意的画卷。因此江畋很快在房舍的阴影中,大快朵颐起热汤饼食。

    这时远处的厅堂中也再度有了动静。居中的银铜莲灯还未熄灭,灯芯在晨光中明明灭灭。十几名浅裙绿裳的舞姬,却已对着铜镜整理舞衣,广袖上绣的缠枝莲被雨水溅上几点湿痕,反倒像是天然的晕染。

    其中一人抬手将滑落的发簪插好,腕间银铃轻响,与远处传来的羯鼓试音声、厨房断续的木柴燃烧声遥遥相应,隔着雨幕听来,竟像是流水拂过玉石时,还裹着人间烟火的温软清响,让人沉浸难以自拔。

    根据此身与前身的双重记忆,作为广府境内的大梁教坊司,虽然源自大唐教坊司的渊源;但又与历史上的教坊司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因地制宜的更进一步细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同职能归属;

    其中的内教坊专属宫内,在实际地位上最高。其中出类拔萃者,照例会被选入大内的宜春、梨园二坊;有资格在天子面前献艺,或是亲自调教一二。次一等的也有资格,在年节宫宴或是朔望日大朝表演。

    因此,往往被称为“前头人”“内人”,在身份地位上比同低品女官/外命妇,与翰林等供奉院的陪臣、侍御比肩一二。也有更多的机会,被指配给出入往来宫中的公卿贵家子弟,或是陪嫁进宗室贵戚之家。

    第二类,则归属太常寺管下,两京十六府的左右教坊司/分司。通常由宦官出任,负责管理乐人、乐舞选拔和表演等事务。其下还有教坊判官等官属,负责协助处理具体事务,设置音律、乐舞诸曹博士。

    主要选拔和招揽的是,民间颇具声誉的名家艺人,以及身家清白、容姿出色的良人女子。经过从小的训练和调教之后,在例行的四时祭祀/重大典礼上,作为皇家/官府礼乐、仪仗的一部分,以备内选。

    其中大部分人达到了一定年纪,没有被内教坊选上,或是转入太常寺的司职。可以有条件的放出自择婚配,或是归还家门;或是干脆自请转为相应舞乐、音律的教习、教师之选;留在教坊司内养老余生。

    而后才是第三类,也是后世人刻板印象中,最为常见的属性和职能;由众多被贬斥和惩罚的宫人、女史,犯官、罪徒的家眷,所充斥的贱籍人员。也是教坊司名下附属的各处行院/别所,从业人员构成。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