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税法(2 / 4)

加入书签

张缙彦并没有那么在乎。

他就被命运放在刘承宗东征的时间,陕西这个地方,也没有选择余地。

陕西的官员在这场浩劫中,有一个算一个,要么死要么降,没有其他下场。

毕竟丢了官跑回中原,也一样是下狱论死。

而找死,并不在张缙彦的选择之中。

张缙彦是天启元年河南乡试的经魁之一。

各省乡试,四书题是必考,五经则是选考,自选经书作为专经,只考专经的题。

五经的五个第一,就是本场乡试的经魁。

张缙彦的专经,是易经。

易,变化。

六十四卦象,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的象辞,都是指导贵族在不同环境应对变化,妥善生存的行为准则。

核心思想,在第一卦的象辞中就已经说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依然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张缙彦学到的所有道理,都是在教他顺势中正刚健、履险静待时机,并没有寻死那条路。

但元帅府若是没多久就散了架,会显得他的选择很蠢。

最关键的问题也就在这了,元帅府这玩意不管远观近看,都是命数极短的架势。

偏偏,刘承宗听他这话,尽管看上去是在认真倾听,但身体后仰、微微撇嘴,都说明其不以为然。

甚至……也想笑。

元帅府,藩镇割据,咱配吗?

“各旅有兵权有财权,又多为桀骜不驯之人,你觉得他们会藩镇割据。”

刘狮子微微颔首:“很合理。”

张缙彦听出了言外之意,诧异道:“大帅难道就不担忧这样的事?”

刘承宗笑得洒脱:“三年五载,我镇得住。”

张缙彦是做梦都没想到刘承宗会给出这样的回答:“那,三年五载以后呢?”

“这还不够?五年前我们还在青海睡地窝子,只敢想三个月以后的事,如今都敢说能撑三年了。”

刘承宗一摆手,不再在这事上多说,张缙彦毕竟是在西安府投的他,河南人,没去过庆阳府以西的地方,阅历不够。

他没见过人迹罕至,只有鸟兽拉屎的戈壁滩。

也同样无法对元帅军上下饥饿大过一切的恐惧感同身受。

张缙彦理解不了他的权宜。

元帅军的军需一直都比较充足,甚至相较于其他任何军队,在军需供应上都不落后。

唯独钱,少。

刘狮子本职工作就是个搞二次分配的,他又不生产财富,只个是财富的搬运工。

说白了就是抢着啥用啥,抢着啥分啥,在没有足够人口的前提下,始终没有能给军队发放足额军饷的贵金属。

过去几万军队在河湟,实物配给政策搞得非常好,可如今大军广布于整个陕西,分驻各府,依然依靠实物供应军需,不是长久之计。

不是供应不上,粮食这东西虽然输送起来路耗大,眼下依靠陕西的征收,问题也不大。

关键还是谁给军队发饷,军队就是谁的。

从去年元帅军拿下陕西分驻各府以来,驻防旅在实质上的控制人,就已经不是刘承宗,而是各个旅帅了。

中枢不给军饷,全靠各旅就食地方,等于把财权让出去,时间长了,出乱子是难免的事。

只是军饷问题,对去年刘承宗来说,刚刚打下西安,时机确实不成熟。

实物配给还能撑一段,万一发了军饷,局势上出现大的变动,后续发不上饷,反而会有更大的问题。

不过到今年,有了来自后金的金银支援,刘承宗若是发军饷,腰杆子就能硬一点。

他说道:“就说说你对发饷的看法,我记得,你是在户部观过政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