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量产毒刺防空导弹!(2 / 4)

加入书签

可重复使用,装有IFF连接器、脉冲发电机、导引头激活杆、发射扳机、AN

PPX-1IFF询问器呼叫开关与折叠式天线以及陀螺控制电路......

毒刺防空导弹的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是制度难度低。

根据现有的龙国工业基础......研制并量产毒刺导弹,并不难!

其次毒刺防空导弹的精准度高......毒刺导弹的导引头,也就是导弹寻找目标的‘眼睛’,用的是性能更好的硒化铅材料.....

这就好比给导弹安了一双更灵敏的夜视眼.....能更清楚地“看”见目标发出的红外信号,基本上锁一个,死一个,放在半岛战场上.....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不仅如此......毒刺还整合了新的夜视仪和敌我识别系统。

想象一下.....晚上也能打击目标,而且不容易误伤自己人......

这让它在复杂混乱的战场上,适应能力一下子上去了好几个台阶。

最重要的是.....毒刺导弹的速度最高可达2马赫。

放在后世.....2马赫的防空导弹并不算出色彩,但这是1950年!

被2马赫的导弹锁定.....即便是鹰酱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只有出现一个结果!

被击毁.....!

不过.....毒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射高太低,只有3800米!

即便苏铭可以根据系统优化方案提升射高性能.....最高也只能提高到5000米的射高!

众所周知.....半岛战争期间,鹰酱国出动了B-29轰炸机,F-84战斗机,F-86战斗机,P-82“双野马”战斗机等不同类型的飞机!

这些飞机的普遍飞行高度都在八千米以上.....只要这些飞机保持超高高度飞行,毒刺单兵导弹就很难威胁到他们.....!

理论是这样没错.....但实际战场情况并非如此!

此时的鹰酱空军.....必须保持在3000米以下的高度,才能有效地进行轰炸任务!

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战场环境和战术目标所限制的......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简单来说,核心原因就是.....为了更加精准地命中目标!

在1950年代初期......因缺乏精确制导手段,轰炸技术仍然非常原始,高空轰炸的精度极差.....

后世的战争中.....飞机可以从高空投掷激光,GPS制导的炸弹或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但半岛战争时期完全没有这种技术......炸弹扔出去后,其落点完全取决于投掷时的物理参数,高度,速度,角度和风速等.....

运气好能投中目标,运气差,就不知道炸弹飞哪去了.....!

当时的轰炸瞄准具,如诺顿瞄准具.....在理想条件下对大型固定目标有一定效果.....比如轰炸鸭绿江大桥,大型工厂,工业基地等!

但是你要轰炸一个小型阵地,移动的士兵,坦克,汽车等目标.....在高空的情况下,想都别想,根本不可能.......!

飞机的高度一旦超过4000米.....受风速,气流影响大,炸弹下落时间长,轨迹难以预测......

在加上半岛地形多山,天气又很恶劣.....高空投弹的误差可能达到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这意味着几乎不可能命中点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