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襄樊陷落,端宗驾崩(1 / 2)
第四百三十二章,襄樊陷落,端宗驾崩
“蒙古大军又攻过来了……蒙古这是铁了心要灭宋啊。”
“上一任蒙古大汗蒙哥死在了宋国,继任者不论从哪方面考虑,都得对宋朝死缠烂打。”
“好一个死缠烂打……”
“这次围攻襄阳,并不是忽必烈亲征啊,应该能打过吧?”
“看情况了,如果皇帝,或者说贾似道能大举发兵,说不定是能打过的。蒙古人围了襄阳,宋人完全可以在更大的外围再把蒙古人给围了啊!”
“那个诏书写的什么意思啊?”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位极人臣,任兼将相。当此社稷安危之秋,乃以微恙退居林泉,竟欲释天下之重,独善其身乎?昔周公吐哺,孔明尽瘁,岂非以鼎镬在前,义不容辞耶?这一句大概就是,你现在做了这么高的官,国家有难了,你想跑了?你看看人家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尔自鄂州一役,众谓柱石。然柱石者,宁移于风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今寒霜未至,而松柏先凋。这句的意思是,上次鄂州那一仗,大家都说你是国家柱石。但你看看你现在这个逼样,身为柱石,竟然被风雨吹跑了,丢不丢人啊?天冷了,松柏叶子才会凋零,现在天还没彻底冷呢,你这个柱石倒先凋零了,丢不丢人啊?胆小怕事,毫无担当,什么东西!”
“感觉你这个翻译带着严重的个人情感啊,哈哈哈……”
“这次蒙古攻打宋朝,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说不定忽必烈哪天又突然死了,蒙古大军又撤走了呢……”
“一直这么写的话,有点不太合适吧?”
“话说,文天祥刚复起,又被罢官了,这次不知道要罢官多长时间。”
“我觉得时间估计很久,贾似道再怎么爱才,再怎么有政敌想复起文天祥,他估计都会拼命阻止的,这简直就是把他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啊,是个人都受不了。”
“是啊,这下估计悬了。”
“说不定贾似道哪天就死了呢?”
“这个倒是很有可能……”
贾似道确实快死了,但那个时候,文天祥都已经自已招兵干大事了。
时光匆匆。
第二天,继续码字。
【咸淳五年,在蒙古大军围攻襄樊的时候,文天祥再次被罢官,他无奈只能再次返回江西文山。】
【而朝廷上,贾似道面对决定南宋命运的襄阳之战,他的表现堪称灾难。】
【咸淳五年,蒙古大军开始包围襄阳后,贾似道始终对度宗皇帝封锁消息。】
【他偶尔也派出援军,如范文虎、李庭芝等,但往往指挥混乱,将帅不和,导致救援屡屡失败。】
【更关键的是,他本人拒绝亲赴前线指挥,因为他害怕一旦离开权力中心临安,他的政敌会趁机攻击他。】
【最后,贾似道天真的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襄阳能自行解围,或者通过局部战役解决问题,不愿发动全国性的总动员,从而暴露他长期以来虚报军功、欺瞒皇帝的真相。】
【贾似道权力日隆,但却沉迷享乐,对战事漠不关心。】
【就在襄阳军民在城中拆屋为薪、易子而食的惨烈时刻,贾似道仍在临安葛岭的“半闲堂”中,与群妾、狎客们斗蟋蟀、玩古董,日夜嬉戏。】
【民间流传着“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讽刺歌谣。】
【一场决定大宋命运的襄阳围攻战,竟然被大宋朝廷毫不重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襄阳城中的军民,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硬生生顶着蒙古大军,扛了好几年。】
【几年时间,竟然都等不来朝廷的大军救援。】
【在这几年时间里,蒙古人终于将那七万水军训练完成,将
↑返回顶部↑